聽著陳超凡的縣情彙報,楊秀峰一直都在聽,沒有插嘴。昌水縣受到地域的影響,交通不便,什麼都給束縛住了。沒有什麼經濟來源,縣裏也就沒有什麼財政上的收入,單靠縣城的一些商貿,能有多少進項?在昌水縣裏的領導,自然就會苦一些。所謂的苦一些,卻不一定就是他們私利少,這種縣往往能夠從上麵得到更多的資金直接扶持和援助,而這些款項給擠挪出來作為他用,轉而進入領導們腰包的事,全國都有不少的案例,隻是公布出來或真正去查實的少。
縣情的彙報時間不長,之前楊秀峰就約定了半小時為限,陳超凡倒是知道這一點,時間差不多後,也就收尾。在縣裏,宋湘和陳超凡兩人雖說站在不同的陣營裏,彼此之間也存在著競爭,但卻都保留著餘力和空間,沒有將對方往死裏擠榨。按如今流行的話語來說,算是很“河蟹”的一套班子了,楊秀峰見這樣的班子,也覺得不錯。
隻是,會不會在瓜分縣裏利益上麵,也這樣都給對方留下餘地,那情況就會更那個些。對這部的情況,了解不多。之前,錢維揚在介紹市裏各縣情況時,就很少說到昌水縣的。由此也可看出,昌水縣在整個市裏當真不怎麼受人關注的。
“河蟹”的班子要是做起來工作來,也就會更加配合,有利於今後在縣裏的發展。
最初的碰頭會開過,宋湘作為縣委那邊的人,也就先告辭離開,說是到晚餐再給市長來敬杯酒,表示感謝領導對他們這樣偏遠落後之地的關愛。楊秀峰也不說什麼,之前在溪回縣裏田文學敬酒的事,早就在縣市裏傳開了,宋湘等人不會不知。
宋湘等縣委領導離開後,這邊也就分開了。陳超凡是陳丹輝的人,自然對楊秀峰有著更多一些的防範,直到如今,楊秀峰一直都在跟陳丹輝陣營裏的人過不去,而黃國友那邊的人都沒有動。不得不讓陳超凡等人擔心,楊秀峰會不會在縣裏找他的錯。縣裏就這樣子,要拿他的錯也是有很多借口的,知道楊秀峰要來縣裏,陳超凡也就先跟領導彙報了。領導在電話裏也就囑咐一句,要他小心應對,態度上積極配合一些。
分開之後,楊秀峰、鄭雨蘇和周葉就和陳超凡與另一個副縣長一起,在縣長辦公室裏。常務副縣長主持著另一大組隊討論,在昌水縣裏,倒是很在意楊秀峰到縣裏進行經濟考察工作的,將縣裏這些接觸到經濟方麵工作的主要領導都出席了這次討論。
進到辦公室裏,見陳超凡的辦公室和溪回縣那邊龍昭華的辦公室還是有些差別的,龍昭華在縣裏雖說受到很大的擠壓,但辦公室的狀況比陳超凡這邊顯然地要好一些。昌水縣這邊,估計在一些觀念上,價值觀、審美觀等都和外麵還有一定的差距,也使得這邊的很多表象上的就顯得落後了一個時段。
楊秀峰對此能夠感覺得到,但不會說起。所用的茶,是大路貨的菊花茶,一包幾元到那種。陳超凡雖說端茶時說了句茶不好之類的話,倒是沒有真有心感覺到茶真的就不好的意思。也由此看出,陳超凡雖說站在陳丹輝的陣營裏,但接觸不算深的。陳丹輝對生活的追求很細致,陳超凡真要和他接觸多,時常在一起對這些生活細節就不會這樣理解了。
這樣也好,受到市裏領導的影響不深,或許今後也就更好地改變。楊秀峰還是不想今後在各縣裏有太大的變化,也不可能變化太大的。平穩一些,才對今後的建設工作更有利。
“超凡縣長,之前在那邊已經說了縣裏的大致情況,我也了解到縣裏在發展經濟建設工作上的困難,現在請兩位談一談,縣裏對今後經濟建設工作有哪些規劃?”楊秀峰將討論的主題先點出來。
縣裏肯定會做出一個規劃來的,每一年,工作任務性地要做一份交到市裏去,但實際工作會怎麼做,能夠做什麼,那都是另外一回事的。規劃和實際的工作之間,是有著區別的。陳超凡知道楊秀峰會談這樣的問題,事先也了解過,也做了些準備。隻是,在縣裏這樣的情況下,說什麼規劃都是花樣文章,不切實際的事。而這樣的事,彙報給這位較真的常務副市長,到年底會不會按這樣的規劃來很自己對照比較?真要是來這樣一手,這一次就算是給自己挖一個陷阱等自己往下跳了。
楊秀峰在溪回縣動田文學,那是一個信號。田文學還沒有結果,在縣裏的人看來,那是市裏領導還在較量,而就力量論,市裏的主導者還是之前的領導,但楊秀峰總會在下麵縣裏找到一個突破口的,安插自己一兩個人,市裏的領導們也會為此而容忍的,這也是體製裏一貫的做法。田文學動不了,卻不等於就動不了他陳超凡。昌水縣這邊的情況是這樣,領導不一定會在這樣一個位子上還死死地堅守。
溪回縣的田文學比自己在領導心目中份量會重很多吧,說不定領導之間就有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交易。
但也不能就不說話,不作為也是一大缺陷,給抓住了到市裏去說,他也無法承受的。陳超凡稍構思下,心裏苦澀,說,“市長、鄭科長,市裏對縣裏的關心,我先代表昌水縣二十萬人表示對領導的感謝。”說著看了看,心裏還是沒有底,但見到楊秀峰麵色平靜一副在等待的樣子,繼續說,“縣裏在經濟建設工作上,這兩年來一直在尋找突破口,一直在探索著。主要做了以下的工作:在鄉鎮裏,由於地理環境的因素,植物水果類的栽培根本就沒有條件,即使有些水果在我縣的氣候也是適應的,但山勢太陡,就算有產出,也沒有商家來運走。成本太高,而這種山路又有多少人敢進山來?這樣的工作縣裏也曾討論過,覺得不現實,後來也就不往這方麵想了。目前,縣裏有一個新的探索方向,那就是栽植藥材。藥材栽植隻要撲捉到信息,回報比較高,交通上的約束相對而言就小一些。但縣裏也才開始將工作的方向往這方麵調整,目前,還要先找到哪些藥材適合這一帶栽種的探索……”
拋出這樣一個話題來,也是縣裏真有這樣的規劃,隻是落實上也是困難重重。栽植藥材雖說交通上的約束低一些,但技術上、信息上和成本上的要求卻高,誰都不敢就下結論。但給市裏的工作彙報上,這一點卻能夠更好地坦然地說出來。
當然,栽植藥材對於山地說來,確實也是一項比較現實的開發項目。楊秀峰對此沒有做評說,縣裏怎麼做做到哪一步工作,也沒有追問詳情。陳超凡見楊秀峰沒有細問,心裏也就踏實一些,對藥材栽植方麵,縣裏倒是討論得很深入,也不止一次地向市裏領導彙報過,領導們也各有表現。
楊秀峰這樣地淡定,確實讓陳超凡踏實,繼而又覺得是不是縣裏的想法都給看穿了。但領導沒有發話,陳超凡也不好停著不說,也就往下一個話題去說。
“縣裏最多的就是山石,要是能夠將這些山石變成錢,變成脫貧致富的資源,對於我縣說來資源就很豐富了。縣裏在這方麵也有規劃,正向市裏和省裏聯係這方麵的專家,到縣裏來實地看,論證是不是有可行性。建設一座年產兩百萬噸的水泥廠,山石倒是取之不盡的。”陳超凡說。
來到路上,鄭雨蘇也曾提到過建這樣的廠,縣裏多的是山石,隻是不知道是不是適宜。再說,之前這樣的想法就算有,也知道從昌水縣將水泥運出去,在成本上就沒有任何優勢,而技術上是不是能夠過關,產品質量是不是能夠得到大眾的認可,生產出來後會不會有銷路等等,都是很多要解決的實際困難。
“陳縣長,昌水縣的山石是不是適合生產水泥?”鄭雨蘇插話進來,要是不適合,這樣的項目也就隻是一種想法而已。
“樣品我們已經送市裏檢測,結果還在等待中。”陳超凡說,這句話也不盡不實。
昌水縣這邊的山石,也不完全都是同一品質,沿路看來,山石有些顯然是大理石,就更適宜用於建築用料。加工成砂石,做三合土就很適合,用作其他石料也應該可以的。但有些路段看著就不像是大理石,更像石灰石,燒製石灰也就更適合些,這種用做石料就不太適宜,難以形成條紋脈絡,難整形,做砂石也不算好料。
對這些,楊秀峰也沒有更細致地了解,也就聽說起,和客觀實際是不是吻合,也還要專家說了算。自己在這裏也不會將這些是是而非的東西,說出來作為自己的意見,讓下麵的人笑話。說,“送樣品還不能夠完全與實際吻合,縣裏能不能請這方麵的專家專程到縣裏各出走一走,樣品由專家取樣,會更專業一些?”
“市長說的對,縣裏一定照辦。”
站的角度不同,對待事情的看法和處理方法也就不同。也不會有誰覺得之前縣裏所作就不對,而此時就算楊秀峰所說更有效用,但將專家請進來,也不是想到就能夠做到的。
“陳縣長,在路上,就聽說縣裏收藏有一些縣裏各處景色的照片,很有特色……”鄭雨蘇說,舊話再提,也是想了解下是不是有哪些所在山景比較集中,開發出來還真是一個將自然資源轉換成縣裏的收入的途徑。領導之前雖沒有對此多說,但鄭雨蘇似乎也預感到高等級公路的修通,不僅止於市裏。雖說問過周葉,但周葉也不說,可領導將昌水縣作為下來的第二站,真沒有什麼用意,那才叫怪事。如果,路往昌水縣走會有什麼樣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