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

市科委、市教委在清華大學聯合召開“大學科技園建設經驗交流會暨北京市大學科技園授牌儀式”,北京師範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三校聯合科技園,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科技園,北京理工大學科技園,北京科技大學科技園和北京工業大學科技園等6個大學科技園被確定為第一批北京市大學科技園。林文漪副市長到會並做講話。

五月

12日

國際科學園協會(IASP)與國家科技部和北京市政府聯合簽署了《關於建立國際科學園協會北京辦事機構的框架協議書》,並宣布成立北京辦事處。IASP是全球惟一一個主要由科學園區、企業孵化器參加的國際性民間組織,其使命是建立科學技術園區的全球網絡,促進會員的發展,使其實現國際化和高效益。目前,IASP已有來自53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個成員單位,且會員數量還在不斷增加和擴大,中國北京、西安和深圳等10個科學園區是該組織的正式會員。IASP北京辦事處,是除其總部外的惟一一個常駐辦事機構。簽字儀式前,國家科技部徐冠華部長和林文漪副市長會見了國際科學園協會主席普拉特先生與協會總幹事聖茲先生。

10—15日

第四屆“中國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周暨中國北京國際科技博覽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國際周”圍繞高新技術展覽、論壇演講、經貿投資洽談、專項交流和網上活動五大內容展開,共組織了140多場反映中國和世界高科技發展趨勢、促進科技經貿合作的活動,80多萬人次參加了活動,總人數比上屆增加3倍。

16—22日

第七屆北京科技周在中華世紀壇舉行,主題為“科學、文明、申奧”。全市共組織了10餘項大型重點活動、1700餘項基層活動。

20日

“北京青年科技人才創新條件窗口”舉行成立儀式。“北京青年科技人才創新條件窗口”是北京市青年聯合會與北京科技條件市場為向優秀青年科技人才創業提供集成化的科研環境、為推動首都科技創新工程的深入開展而共同設立的。通過這個窗口可為首都地區科學儀器設備的供需雙方架設新的聯係通道,特別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青年科技人才創新和中小科技企業創業中遇到缺少科學儀器設備和資金支持的問題。成立會上,條件窗口主辦方與首批受到條件窗口資助的軍事醫學科學院分析測試中心、中科院化學所等6家的青年科技人才簽約。

六月

4日

市教委、市科委聯合發文(京教研[2001]5號)認定了一批北京地區高等學校北京市重點實驗室,計有北京大學等28所北京地區普通高等學校的50個實驗室。這批實驗室既是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又是首都區域創新體係特別是實施“首都二四八重大創新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對於高等學校學科建設、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意義重大,而且對於首都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高新技術產業化將發揮重要作用。

5日

北京時代創新設計企業孵化器有限公司成立儀式舉行,這是我市第一家設計企業孵化器。該孵化器由北京市工藝美術學校、北京工業設計促進中心、北京工業設計促進會、天啟星裝飾設計事務所4家聯合組建的藝術設計企業專業孵化器,林文漪副市長到會祝賀並講話。

10—13日

國際科學園協會第十八屆科技園世界會議在西班牙的畢爾巴鄂舉行。北京、沈陽、深圳等地的高新區、孵化器及管理部門代表應邀參加了此次會議。在此次會議上,北京市科委朱炎副主任正式當選為國際科學園協會亞太分會主席,同時成為國際理事會理事,任期兩年。這是中國內地人士首次擔任這一職務。

15—17日

同仁堂發展委員會第三屆年會在香山飯店召開,周海鈞、陳可冀、張禮和、季紹良等委員,市科委、市經委、市計委、市藥品監督管理局有關領導,北京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促進中心的有關同誌,同仁堂集團公司殷順海、田大方等主要領導,共計50餘名代表出席了本次會議。與會代表圍繞會議主題“依靠科技創新,振興民族醫藥”展開了廣泛、深層的研討交流。

七月

12日

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與信息產業部在北京召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命名授牌大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出席會議並向10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代表授予了標牌。國家計委、信息產業部在強調以形成產業為條件的前提下,組織有關專家經過反複評審和實地考察,最終決定在北京、上海、大連、成都、西安、濟南、杭州、廣州、長沙、南京10個城市建設10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林文漪副市長參加了命名授牌大會。

13日

國家科技部高新司組織專家在京對“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北京基地建設方案”進行了論證。出席論證會的有中科院吳德馨院士和工程院許居衍院士,國家863等各方麵專家、市科委和經委主要負責人。專家組經過認真討論,一致認為北京市提出的“國家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北京基地建設方案”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可報國家科學技術部審批。

24日

北京市科技教育領導小組會議召開。市領導劉淇、徐錫安、林文漪、翟鴻祥出席會議,會議傳達了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並就加強北京市基礎教育工作做出部署;會議研究了依靠科技進步促進北京市能源結構調整的議題。

27日

國家科技部、北京市政府、教育部、國防科工委、國家體育總局、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在京舉行聯席會議,決定聯合推出“奧運科技(2008)行動計劃”。“奧運科技(2008)行動計劃”旨在圍繞“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的理念,采取有效措施,集成全國最新科技成果,凝聚全國一流科技英才,為高水平辦好北京市2008年奧運會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把北京市2008年奧運會辦成一屆科技含量最高的體育盛會,使北京奧運會成為展示中國高科技和創新實力的窗口和舞台。

八月

17日

中科院鄧麥村副秘書長率有關廳局負責人一行5人到市政府就科技奧運合作事宜進行對話。市政府戴衛副秘書長、市科委範伯元主任和科委有關業務處處長參加了對話。鄧麥村副秘書長介紹了中科院針對奧運準備的一些科技項目情況和中科院的優勢,範伯元主任介紹了北京市科技奧運工作進展情況及近期考慮。雙方認為,下一步要繼續做好溝通、協調工作,根據奧運工作的進展,提出科技需求,製訂統一的奧運科技規劃,並希望中科院發揮優勢,多做貢獻。

29—31日

“中美清潔能源技術論壇暨技術與設備展覽會”在京召開。此會由我國科技部與美國能源部共同舉辦,國家科技部徐冠華部長與美國能源部克瑞普維茨副部長出席了會議。林文漪副市長出席高層論壇並發表題為《“綠色奧運”的初步設想與措施及與美國能源領域合作》的主題發言。31日,由北京市政府舉辦了“關於綠色奧運與清潔能源技術”專門論壇。美國能源部副部長親自率領40餘名官員、專家、企業家出席。市科委組織了有12個清潔能源技術項目的北京市清潔能源展團參展。徐冠華部長、美國能源部副部長、林文漪副市長參觀了北京展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