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都不了解打假一行,因此問道:“這個王海是誰?”
陳實說:“這人是打假第一人,人家入行已經好幾年了,不過他是北方人,你們可能不知道,在西南也沒有他的蹤跡,打假這種事情估計在西南比較少見,應該在沿海和首都一帶才有人。”
陳實對打假一行其實不了解,隻知道一個王海,而且這個還是在新聞上看過的,他根本就沒有研究過職業打假的問題,所有信息都是後世新聞上看過的,因此,對於深度一點的問題他就不了解了,隻知道一點皮毛。
耗子問道:“你的意思是要我們查王海?他怎麼惹到你了?”
陳實道:“不是,我是讓你們了解他,不是他惹到我了,而是我們要向他學習。”
翟鋒豁然道:“你的意思是要我們打假?”
陳實點頭,說道:“沒錯,我要你們建立一個打假團隊,而且要專業,要有職業操守,要訂立自己的規矩,不要為了打假而打假,打假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監督,是促進市場更加健全的利器。”
他的目的耗子和翟鋒當然不清楚,不過他也不準備說得那麼清楚,到時候他們自然會知道的,等他們建立起打假隊伍來,然後就可以行動了,不但要打自家的假,而且還要對付競爭對手。
對於自家的超市,陳實準備打假後就改正,不是為了打假的利潤,而是為了監督。但是對於競爭對手而言,他不但要利潤,而且還要把打假的消息四處散發,讓全天下人都知道了解,如此一來可以打擊對手的聲譽,也可以讓老百姓不再相信他的名聲,如此一來就可以逐步擊垮對方。
他的算盤打得倒是很好,不過能不能成就看耗子和翟鋒兩人的努力了。
耗子問道:“打假該怎麼弄?我們都沒有幹過,不懂啊!”
陳實道:“就因為不懂我才讓你去了解王海,讓你向他學習,這是個專業活,不但要懂法規,還要對商家的產品非常的熟悉,不然,你買到假商品都不知道,老百姓不就是因為沒法辨認真假才讓不良商家有機會賣假貨的嗎?我們要做的就是找出不良商家的假貨,然後索賠,你可不要小看這點小錢,若是幹大了,年收入幾百萬不是事,這可不是一件小事。”
打假本是政府職能部門的分內之事,企業打假是不得已而為之,屬於逼上梁山。企業除了要對付造假者之外,還要花費大量的精力和職能部門周旋。不僅如此,各企業在打假過程中態度迥異,對比非常強烈:對國內廠家,如果產品被假冒,最怕媒體曝光;而國外企業則相反,大多對此鎮定自若。為何會有如此差別?一家汽車太陽膜生產商的說法是“對產品的自信”,另外該公司投入打假的預算屬特批,即使利潤下降了也不會隨便動,這樣可以保證打假的計劃性、延續性。而多數國內廠家認為自己暫時還沒這個“資本”。
假冒商品和偽劣商品,既有聯係又有區別,可以相互轉化或相互包含相 同類型的商品。所謂偽劣商品,是指生產、經銷的商品,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質量性能達不到強製性標準的要求,質量低劣或失去使用 價值的商品。偽劣商品有時也假冒其他名牌商品進行銷售。此時,它既是偽 劣商品,又是假冒商品。
如今,假貨越做越真,有的包裝精良,外觀與真貨幾無差別,執法人員中雖有專家,但有時也拿不準孰真孰假。企業對自己的產品最清楚,他們到場往往能提高效率。質監、工商部門稱,沒有企業協同,打假的難度會更大。
造假比走私毒品和軍火的利潤高,且相對來講風險小,是一個高獲利低風險的產業。據世界貿易組(WTO)提供的資料,1990年至1995年,全球貿易額增長了47%,而同期假冒商品貿易額卻增長了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