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房地產的發展史(2 / 3)

他道:“那就花溪區吧!咱們現在就去找中介問問,看看附近有沒有什麼好的房子。”

房地產是個好項目,陳實忽然想到,這是個絕對賺錢的項目,隻要不是傻子,手裏有點錢都能賺錢,隻要有資本,房地產絕對是暴利行業,雖然他不會開法房地產,但是炒房總是會的,雖然吃不了房地產的大頭利潤,但是能喝點湯就可以撐死他了。

我國的房地產是從1981年開始的,“在沿海開始搞商品房開發的試點,在這以前,國內隻有房地產開發,沒有商品房開發,事業單位或者企業單位造房子主要是用於內部職工福利分配的,包括政府造房子也是用於福利分配,沒有房地產市場。由於當時搞試點比較成功,後來就小範圍的開始試點開發。1992年領導南巡視察後發現特區搞市場經濟建設之後城市的麵貌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房地產開發非常成功,認為開發區的經驗值得向全國推廣,於是他就吹響了中國房地產開發的號角,由沿海城市一帶開始展開,特別是在南方沿海大城市,但時間不長,由於海/南的房地產市場形成了嚴重的泡沫。

1993年領導視察,發現房地產市場已經失控,主要是土地市場迅速形成了非常嚴重的泡沫。於是領導一聲令下:停止銀行貸款。銀根收緊後使剛剛起來的房地產市場立馬遭到重創,造成的結果是從1993年下半年到1998年上半年,中國的房地產市場始終波瀾不興。

1998年對中國房地產業來說是關鍵之年,分水嶺就是上半年和下半年,很多開發商在1998年上半年都熬不下去了,把土地紛紛賣掉退出市場。但是到了1998年下半年,在6月份左右,政策麵開始發生變化,出台了一係列的刺激房地產發展的政策,主要一個是取消福利分房,也就是意味著所人們要取得住房,都要到市場上去買房,通過市場來解決住房問題,這種政策使得有效需求在短期內爆發,並大幅快速上升。這政策的第一效應就是“趕末班車”——凡是有錢的單位紛紛購買現房,把當時市場上所有當時賣不掉的現房一掃而空。這時的房改政策提供了巨大的有效需求,而金融政策和稅收政策又創造出巨大的有效需求。不斷地降低利率,還有按揭門檻降低,當時首付隻要30%、20%,有的銀行甚至提出零首付。還有價格政策,在這之前商品房的價格受到物價局的管製,不能隨便漲價,是限價的。但是在這時候取消了這些管製,為後來開發商漲價提供可能,這以後開發商自己喜歡怎麼定就怎麼定,開始亂漲價。於是1999年至2003年為中國房地產業高速增長期。2003年到達高峰,暴露出房價過高、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導致嚴重的社會矛盾,房地產業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2004年開始實施宏觀調控,主要特征是收緊土地與信貸兩個閘門,以調控供給為主。

2005年中央進一步加大宏觀調控力度,主要特征是供給與需求雙向調控,以調控需求為主。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2006年,成交量開始上升,但是好景不長,因為當長三角地區的房地產市場在下雪的時候,北京、深圳、廣州這些城市卻是一片豔陽天,房價漲得很快,就像以前的長三角,結果導致3月份調控的政策又進一步加強。

2006年的宏觀調控主要特征是以調整房地產產品結構為主。目前的房地產正在發生一係列的轉變: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轉變、由以投資主導向以消費主導轉變、由短期投資向中長期投資轉變、由以土地為中心向以產品為中心轉變、由以增量市場為主向以存量市場為主轉變、由普漲普跌現象向有漲有跌現象轉變、由籠統市場向細分市場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