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素材·微數字·微感動
經典·仰視
1.@蝸牛蝸牛:59歲的張偉克是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外事學院的一名普通“樓管”,但是在學生眼中,他卻是一位了不起的語言“達人”。年近花甲的他自學了英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韓語、俄語等多門語言,被大家讚為“最牛Uncle Zhang”。張偉克說,他對語言很感興趣,所以學習起來並不感覺有什麼壓力,相反非常享受這一過程。“興趣是老師,愛好出人才”,對於自己的愛好,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2.@夏草青青:《列子》裏的故事,老農在田間勞動,被太陽曬著,覺得暖和極了,他根本不知道世界上還有溫室暖舍,不知道還有絲綿和狐裘。老農對妻子說:世界上還沒有人知道曬太陽這種取暖的方法吧,咱們把它獻給國君,說不定還會得到重獎呢!有時候,笨拙和純真往往能很好地刻畫人物的心靈。和宋國老農相比,現代人似乎還應更從容一些。
3.為了提高自己的開車技術,也為了乘客坐車更安全、舒適,湖北荊州的101路公交司機葉師傅在公交車上養起了金魚。為了不讓浴缸內的水灑出來,每次刹車、起步、拐彎之前,葉師傅都會慢慢減速,開車不再毛躁,越來越穩,大家的讚譽也越來越多。葉師傅說,“幹一行,就要幹好一行,尤其是在細微的事情上多為乘客考慮,這樣才是一位合格的司機。”
4.@這裏是美國:每天白宮大約收到4萬封信。白宮的工作人員會從中挑出10封,送給奧巴馬看,但他們並未幫他“過濾”。因為奧巴馬看到的半數信件都在罵他是白癡。奧巴馬說:讀這些信能幫助自己刺穿“總統的肥皂泡”,讓自己與普通民眾保持聯係。
5.@霧滿攔江:劉震雲說,小時他舅舅問他:你覺得自己聰明嗎?劉震雲說:不聰明。舅舅:那你笨嗎?劉震雲:也不笨。舅舅說:這世上,聰明人會活得好,笨人也好混,最難混的就是你這種不上不下不聰明又不笨的人,你記住,不上不下的人要想混好,一輩子就幹一件事,千萬不要再幹第二件事。於是,劉震雲這輩子就寫小說。
6.一位女士新買回一件複雜的新型電器,她對照著說明書組裝了好幾個小時,全無結果,最終放棄。幾個小時後,她回到廚房,居然發現機器被女仆安裝齊備,且能完美地操作,她驚訝無比。“為什麼你可以呢?”她問道。“呃,夫人,如果人目不識丁的話,她就會不得不使用自己的大腦了。”女仆平靜地回答。有時候,舍棄一切外在的優勢或條件,成功或許會離你越來越近。
1.3公裏鐵路+20公裏馬路,是礦工劉焱華每周從礦上走回家的路程。因工資少舍不得坐車,周末休息時,他都會步行7個多小時,回家裏種莊稼、照顧妻兒。這一走就走了20餘年,一共走了10萬多公裏。他用這20年的堅持,體現了一個男人對家的承諾和責任。
2.@廣州日報:智能手機已顛覆我們的生活啦!80%的手機用戶睡覺時與手機同床,71%的用戶會在手機沒電時感到焦慮,91%的手機用戶用手機看時間,73%的手機用戶把手機當鬧鍾,95%的智能手機用戶在睡前要玩手機,這成為他們一天當中的第25個小時。你,也是這樣嗎?
3.@央視財經:如果一件事成功率是1%,那反複100次至少成功1次概率是多少?備選答案:10%,23%,38%,63%——正確答案是63%。計算方法:成功率1%,失敗率99%,嚐試100次,全部失敗概率為99%的100次方約37%,至少成功一次即63%。看似不可能的事在反複嚐試中成功率會不斷提高。
1.@光明日報:一隻名叫鄧肯的貓咪偷溜出去不慎走失。主人沒日沒夜地尋找,直到第四天才終於團聚。四天的分離,鄧肯和主人都身心俱疲,回到家躺進沙發裏立刻默契地翻肚熟睡,這溫馨一幕正好被家人拍了下來。有愛,有溫度,這就是真正的家人。
2.南京90歲楊老先生迷路了。原來當天是他女兒66歲生日,他想給她過生日,買了吃的,卻在路上忘了女兒家地址。當女兒在派出所見到父親拿著為她生日準備的麵條時,潸然淚下。爸爸可能忘東忘西,卻從未忘記愛你。多陪陪他,別讓他像孩子般無助。
3.長春工業大學的一名同學,在網上分享了一張寢室裏男生織圍巾的照片,引起無數女生發出“情何以堪”的感歎。可令無數人沒想到的是,他們是該校大一機電專業的學生,織圍巾是為了給貧困山區的孩子獻愛心。網友感慨:“會織圍巾的男生們都是瀕危物種啊,還這麼有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