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克裏特島空降戰役(1)(1 / 3)

克裏特島空降戰役

戰役簡述

克裏特島空降戰役,是迄今為止唯一主要以空降作戰方式進行的登陸戰役,改變了傳統的登陸作戰模式——戰場由平麵走向立體,對以後的登陸作戰產生了深刻影響;盟軍受此啟發,高度重視空降兵的使用,大規模組建空降部隊,在西西裏和諾曼底登陸戰役中均進行大規模空降作戰。此外,如果將研究視野放大,將目光投向當時整個地中海、北非戰場,則不難發現,德軍當時僅奪取克裏特島,沒有乘勝奪取地中海西部的馬耳他島,實為一個戰略錯誤,是其日後兵敗北非的伏筆,也成為由兵敗北非引發的“蝴蝶效應”的起點。

戰前形勢

1940—1941年,德意為加快統一歐洲的進程,在巴爾幹半島進行擴張。巴爾幹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交集點,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歐洲的火藥桶”之稱。對於德意而言,占領巴爾幹半島,既可有效控製東地中海,進而威脅英國在近東、中東和北非的殖民地,又能封鎖蘇聯的黑海出海口,方便日後從南翼對其發起進攻;還可以切實保護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油田。

1940年,墨索裏尼準備侵占南斯拉夫或希臘。原因是意大利軍隊在法國戰場的糟糕表現使得墨索裏尼沒有獲得任何好處,但他又不甘心向德國人示弱。此時英國人正忙於招架德國空軍的攻勢,北非就形成了暫時的力量真空,在墨索裏尼看來,這是奪回他個人榮譽的最好機會。他迫不及待地把軍隊送到北非,起初英國人無暇顧及,意軍初步獲得了小範圍的勝利。但是,希特勒因為正在全力進行西歐的戰爭和秘密進行大舉入侵蘇聯的準備,建議墨索裏尼不要輕舉妄動。墨索裏尼不得已在9月底停止行動。但墨索裏尼並不滿足於此,又在10月28日入侵希臘,因為在這之前德國已經向羅馬尼亞派出了一個軍事代表團,希特勒此舉的目的是為了在未來的對蘇戰爭中尋求加強與羅馬尼亞的合作,在墨索裏尼看來,希特勒顯然是在搶奪本來應該屬於意大利的地盤,他決心這回一定要搶在德國人的前麵贏得勝利。意軍由阿爾巴尼亞越界,從三個方向侵入希臘,但不想希臘的士兵比他們想象的頑強得多,在幾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裏,意軍便全線潰敗。

此時,希特勒一麵加緊準備翌年實施的“東方戰局”;一麵計劃在西班牙和意大利支持下奪取直布羅陀海峽至蘇伊士運河的整個地中海以及中東地區,希望通過所謂“外圍”能夠在與英國的衝突中占得上風。於是,德國加快了征服巴爾幹的步伐。此外,“巴巴羅薩”計劃也要求德國在東南歐地區,尤其是巴爾幹南翼有一個穩定的戰略環境,以保證德國航空兵和裝甲兵能夠得到羅馬尼亞普羅耶什蒂油田的石油供應。

在這樣的背景下,意大利的失敗,危及到了希特勒征服巴爾幹的計劃,於是德國在12月製定了在次年春實施的“馬裏塔”計劃,加快征服巴爾幹的步伐。

德軍在巴爾幹半島的展開,推遲了“巴巴羅薩”計劃。“名字將始終同斯大林格勒聯係在一起的弗雷德裏希·保羅斯陸軍元帥,這個時候是陸軍參謀總部的俄國戰役的主要策劃人。他後來在紐倫堡證人席作證說,希特勒要毀滅南斯拉夫的決定使得‘巴巴羅薩’的開始推遲了大約5周,海軍的作戰日誌也說推遲了這樣長的時間”;“在俄國帶領南集團軍的馮·倫斯特陸軍元帥在戰後對盟軍的審訊員說,由於巴爾幹戰役,‘我們至少遲開了4周’。他又說,‘這是一次代價非常昂貴的推遲’。”

德軍統帥部迅速修改“馬裏塔”計劃,決定把對南斯拉夫和希臘的入侵作為統一的戰役行動付諸實施。同時,意大利和匈牙利軍隊從輔助方向協同德軍作戰。1941年4月6日,德國對南斯拉夫和希臘同時發起突然襲擊。陸軍元帥李斯特指揮第12集團軍,沿斯魯特馬河流域而下,在魯佩爾山口突破希臘防線,同時裝甲部隊從塞爾維亞突入莫納斯提爾隘口的一些山口,攻入希臘北部。4月27日,德軍攻陷雅典。

奪取克裏特島,是德軍入侵巴爾幹最後一戰。此役其實是希特勒在希臘戰事後期根據德國空軍司令部4月21日的建議臨時決定的。德軍進入希臘南部後,希特勒本來要停止巴爾幹戰事,但德國空軍將領卻在思考以空降作戰的方式奪取克裏特島。他們認為,允許英國人留駐克裏特島無疑是埋下了一顆地雷,應該奪取克裏特島,結束巴爾幹戰爭,然後抽身對付蘇聯。

克裏特島上有三個機場:伊臘克林機場,能起降各型飛機;馬拉馬機場,隻能起降戰鬥機;雷西姆農機場,還未能完工。但這些機場,卻對德軍空降登陸作戰起了重要作用。

德國空降兵創始人——第11航空軍軍長庫特·施圖登特中將向第4航空隊司令亞曆山大·勒爾建議:在克裏特島實施一次真正大規模空降作戰行動,以此來證明空降部隊的戰略價值。在戈林首肯後,施圖登特和空軍參謀長耶順內克4月21日向希特勒當麵彙報。

聽取施圖登特報告時,凱特爾曾提出先由空降部隊攻占馬耳他島。希特勒認為:“盡管馬耳他這個英國基地比克裏特島更重要、更危險,但是應該看到,控製了克裏特島,就會威脅英國在地中海區域和中東的陣腳,保護羅馬尼亞的普洛耶什蒂石油基地免受英國襲擊,還可以把該島作為進入中東各國的前進基地。所以,我們目前更需要以克裏特島的輝煌勝利來結束巴爾幹戰爭。”雖然希特勒同意克裏特島空降作戰,但擔心會影響即將開始的“巴巴羅薩”行動,要求“陸軍總司令部和空軍總司令部應將必需的載重汽車提供給國防軍運輸勤務主任支配。不可因進行這種運輸而延誤了‘巴巴羅薩’行動的準備工作。”

4月25日,希特勒下達了代號為“水星”的第289號作戰指令,規定以空降部隊為主占領克裏特島。其中原因有三:一、克裏特島與在歐洲大陸和附近島嶼上的德空軍基地相距很近,德空軍具有絕對優勢,而英軍在埃及、馬耳他和馬特魯的空軍基地距該島甚遠,一時又無法調撥和部署大量空軍兵力;二,德軍盡快結束巴爾幹戰事,以便騰出手實施追在眉睫而又已經被推遲的“巴巴羅薩”計劃;三,除潛艇外,德海軍在地中海沒有任何兵力,在塔蘭托和馬塔潘角遭英國海軍兩次打擊的意大利海軍,無力為海上登陸部隊護航。

此時,亞曆山大·勒爾同施圖登特在作戰計劃上發生分歧。勒爾堅持首先全力以赴,以絕對優勢兵力奪取克裏特島西部,爾後以此為基地奪占整個島嶼。施圖登特則主張在島上約7個地點同時空降,以期在對方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占領島上所有要地,進而奪取整個島嶼。最後,基於空降兵力不足、空軍有限等因素的考慮,戈林進行折衷——進攻部隊首先奪占4個最關鍵地點,保證占領全島。整個戰役大致分為四階段,即奪取製空權,占領登陸場,集結兵力,殲滅島上防守部隊。為保證得到空軍的全麵支援,最初的空降突擊分兩個波次實施。首先,第一波突擊西部的馬利姆和蘇達港地域;然後,待運載第一波部隊的飛機飛返後,第二波突擊雷西姆農和伊拉克林地域。這兩個波次將得到傘兵部隊的加強和機降部隊的支援,繼而得到海上登陸部隊的支援,直到占領全島。

5月6日,英國情報機關掌握德軍的空降作戰細節和可能的攻擊日期,立即通報守軍。負責統一指揮的新西蘭師師長弗賴伯格認為,德軍主力從海上登陸,空降突擊隻不過是奪取機場和港口。因此,蘇達灣和馬拉馬機場作為重點防禦,以其為核心構成支撐點式防禦體係,將全島劃分為四個獨立防區:馬拉馬防區、蘇達灣防區、雷西姆農防區和伊拉克林防區。馬拉馬防區和蘇達灣防區分別布置新西蘭軍1個旅和英軍1個營為預備隊。僅有的6輛坦克,分別配屬在3個機場。3個輕型高射炮連和2個重型高射炮連擔負對空防禦。英軍對支撐點進行偽裝,設置了假陣地和假目標,並最大限度利用複雜地形部署火力。補給是英軍防禦準備中的最大困難,港口每天卸載的物資從最初的700噸,一直下降到僅100噸。弗賴伯格根據德軍入侵荷蘭在公路、海灘等開闊地帶進行機降的戰例,認為德軍對機場的依賴性不強,而英軍還將使用機場,所以沒有破壞機場。

5月16日,英軍擊落一架德軍偵察機,並俘虜飛行員。飛行員供稱:攻擊在未來四十八小時裏開始。5月17日,英軍全麵進入最高戒備狀態。5月18、19日,德軍空襲頻繁、猛烈。英軍偵察機也發現德軍在希臘南部機場集結了大量空降部隊和飛機,由於英軍在該地區航空兵太過薄弱,雖然進行了幾次轟炸,但效果並不顯著。

相關鏈接

克裏特島

克裏特島是希臘最大的島嶼。在地中海中,愛琴海之南。麵積8,336平方公裏。人口約60多萬(2008)。同加爾多斯島和迪亞島構成一個行政區。最大城市為赫拉克利翁,行政中心在幹尼亞。多山,北部有狹窄的沿海平原。古代愛琴文化的源地。公元前2800年已進入青銅器時代。公元前2000年在島北岸以諾薩斯城為中心建立了奴隸製國家,建築宏偉的宮殿、廟宇。石雕、金、銀製品、珠寶、陶器製作發展,海上貿易頻繁。在古王宮末期,大概克諾索斯已統一全島。按希臘神話克裏特島有米諾斯王的傳說,學者們遂稱克諾索斯的王朝為米諾斯王朝,克裏特文化亦名米諾斯文明。1669年被土耳其人占領。1913年劃歸希臘。

克裏特島是希臘古老文化中心、地中海著名旅遊地。島上有山地和深穀,風景優美多姿,還有斷崖、石質岬角及沙灘構成的海岸。這裏是地中海式氣候,風和日麗,植物常青,島上種有橄欖、葡萄、柑橘等,鮮花遍地盛開。島四周是萬頃碧波,因而有“海上花園”之稱。

雙方兵力分析

德軍

德軍投入的兵力計有第4航空隊所屬第8、第11航空軍(轟炸機433架、殲擊機233架、運輸機500架、偵察機50架、運輸滑翔機72架以及隸屬於第11航空軍的第7空降師)、1個獨立空降團,第5山地師以及登陸部隊約7000人和各種艦船約70艘。其作戰部署:第7空降師(轄傘兵第1、第2、第3團)和空降兵獨立團組成空降突擊集群;第5山地師為預備隊,準備實施機降或登陸增援,第8航空軍負責空中掩護和火力支援;海軍東南艦隊負責海上支援。空中突擊機群分為3個集群,分別在4個地點空降:西部集群由空降獨立團組成,空降突擊馬利姆地域;中央集群由第7空降師第2團(欠第2營)、第3團組成,突擊蘇達港和雷西姆農地域;東部集群由第7空降師的第1團以及第2團主力組成,負責奪占伊拉克林機場地域。按計劃,德軍將得到在克裏特島東南岸登陸的意軍支援。

英軍

英軍於1940年10月28日,曾向克裏特島派駐了6000人的部隊。加上後來從希臘陸續撤退的希軍、英軍,共計1個師、1個旅、2個團、11個營又5個連,總數約4.4萬人,其中希臘軍約1.4萬,英聯邦軍隊約3萬。新西蘭師師長弗賴伯格少將被任命為克裏特島守軍司令,統一指揮島上部隊。

戰役進程

最早德軍計劃在5月19日發起進攻,後來由於航空燃料的問題隻好被迫拖延一天。但這並沒有影響德軍官兵的士氣,在他們看來這意料之外的延期不會對結局產生任何影響,這種自信並不是毫無理由的,前不久他們在伯羅奔尼薩的科林斯橋的空降作戰,已經讓英聯邦軍隊的信心受到了重創,而現在守衛克利特島的部隊中的很多人就是來自那支撤退的部隊,在他們看來,進攻克裏特島隻不過是在為巴爾幹戰役收尾。但實際上這支英軍部隊通過短暫的修整和補充,實力還是稍稍有所恢複的,而且較上次還有一點小小的優勢,英國人早在數日前,就已經通過巴爾幹的間諜機構事先掌握了德軍進攻的大概時間,克利特島早已進入高度戒備狀態,德軍的進攻實際上是毫無突然性可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