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塑造民族品牌:紅豆(二)(2 / 3)

周公吐脯,天下歸心。說明了周公對人才的尊重,得到了人才就得到了天下。漢代開國皇帝劉邦也是善於使用人才的典範。劉邦身為布衣提三尺劍取天下,他經常考慮和著力解決的便是如何吸納使用天下人才。在“憤發蜀漢,還定三秦,誅籍帝業”,奪取政權的實踐中,他更深深體會到,人才是成敗的關鍵,同樣,他從秦王朝“忠臣不敢諫,智士不敢謀”而導致政權喪失的教訓中,更清醒地認識到,要鞏固政權同樣離不開人才。可以說,劉邦的成功史就是廣納人才、量才而用的最好佐證。劉邦自己對使用人才也有清醒的認識,他在打敗項羽,大宴群臣時說:“(張良、蕭何、韓信)此三人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當今世界,以經濟為基礎、科技為先導的競爭正變得越來越激烈。這種競爭歸根結底是人才資源的競爭,誰能把人才優勢轉化為知識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誰就能夠贏得競爭的主動權。因此,企業間對招聘人才一事極為看重,從築巢引鳳到獎勵汽車別墅,從“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用人原則,到打破地域、戶籍、身份、檔案等製約的優惠政策,各地、各企業為加快發展、引進人才采取了許多辦法。但是,如紅豆集團這樣敢於為天下之先,把一次招聘人才工作當作一個係統工程進行策劃的事例還是前所未有的,這既取決於領導者的膽略,也是策劃者搶占人才製高點思想的成功實踐。

經過周密策劃,1995年11月,紅豆集團在全國主要媒體登出一條石破天驚的消息:百萬年薪向海內外公開招聘紅豆集團總經理!一石激起千重浪,海內外為之震驚,數百名職業精英紛至遝來。經過重重選拔綜合權衡,加拿大華人陳忠脫穎而出,其它十七位落選者也作為中高級職員充實到了紅豆集團各重要位置。

在公開招聘的新聞發布會上,有記者向周耀庭提出這樣的問題:“這次招聘,你為什麼把你的兒子周海江放在一邊?”周耀庭坦率地說:“紅豆集團要創世界知名企業,創國際名牌,不打破血緣觀念和裙帶關係,不跳出情感小天地,這個目標就無法實現。”

當然,引進人才不可能一勞永逸,更不可能一“引”百了,還必須進一步完善人才脫穎而出的激勵機製、營造人才創業樂業安居的良好環境、探索對優秀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路子,真正讓優秀的人才引得進、用得上、留得住,為紅豆集團創世界知名企業,創國際名牌作出積極的貢獻。百萬年薪招聘總經理也隻是紅豆集團走向世界知名企業的重要一步,未來仍然任重道遠。

百萬年薪招聘總經理活動,張鴻雁緊密參與其中,並為之撰寫一篇篇係列通稿在海內外媒體發布,把活動引領到一個又一個高潮。

三、李鵬簽批紅豆集團為國務院120家深化改革試點企業

1997年4月29日,這對紅豆集團來說是一個極有意義的日子,這一天,紅豆集團被國務院列入全國120家深化改革試點企業。6月,公司董事局主席周耀庭在中南海國務院第一會議室受到李鵬總理的親切接見,李鵬總理對紅豆集團多年來的發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鼓勵。

深化大型企業集團試點工作,對推進經濟體製和經濟增長方式根本性轉變至關重要。因此,國務院深化改革試點企業的工作從1991年就已開始,第一批選擇了57家企業集團進行試點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1997年4月,國務院又第二批選擇了63家企業集團進行試點工作,至此,國務院深化改革試點企業已達120家。

國務院選擇試點企業集團的範圍是:

一、適合集團發展,屬於國家產業政策重點支持的行業;

二、市場競爭能力較強的企業集團或實力較強的外向型企業集團;

三、企業集團的母公司以國有企業為主,同時考慮具備條件的其他所有製企業。

國務院選擇試點企業集團的主要條件是:

一、已經國家或省級有關部門批準成立的企業集團,或根據國家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正在籌備組建的企業集團;

二、 企業集團在資產規模、生產經營、出口創彙和對國家的貢獻等方麵具

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在行業中名列前茅。母公司是工業企業的,一般應為特大型企業;

三、企業集團有較好的經營業績和發展前景,經營管理製度比較健全,領導班子素質較高;

四、 母公司不承擔政府的行政管理職能。

國務院選擇試點企業集團是要達到以下主要目的:

一、在國民經濟的關鍵領域和關鍵行業中形成一批大型企業集團,積極發揮大型企業集團在國民經濟中的骨幹作用;

二、本世紀末,大型企業集團母、子公司初步建立現代企業製度,成為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法人實體和市場競爭主體。建立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的母子公司體製。

三、推動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資源的優化配置,連結和帶動一批企業的改組和發展,形成規模經濟,增強在國內外市場上的競爭力。

四、提高國有資產的營運效率和效益,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五、轉變政府職能,逐步實現政企分開。促進跨地區、跨行業的經濟聯合,增強國家宏觀調控的能力。

國務院選擇一批大型企業集團進行深化改革的試點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基本達到了試點的目的。主要表現在:進行了以資本為聯結紐帶、理順企業集團內部關係的探索;擴展了企業集團功能,壯大了集團實力,初步形成了一批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競爭力的企業集團,對促進結構調整和提高規模效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深化了企業集團內部改革,促進了企業經營機製的轉變,提高了企業經營管理水平;通過試點,對全國企業集團的建設、發展起到了一定的示範作用。

紅豆集團作為鄉鎮企業,列於國務院深化改革試點企業之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在中國的改革發展史中,鄉鎮企業無疑是可以重彩濃墨書寫的一章,而在中國鄉鎮企業中,以蘇南鄉鎮企業發展為主的“蘇南模式”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和影響。在“蘇南模式”中,紅豆集團無疑是佼佼者,它在引領中國鄉鎮企業的發展乃至推動中國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巨大示範作用有目共睹,這也是國務院選擇身為鄉鎮企業的紅豆集團為深化改革試點企業的重要原因。

江澤民在黨的十五大報告中指出:“集體所有製經濟是公有製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城鄉出現的多種多樣的股份合作製經濟,是改革中的新事物,勞動者的勞動聯合和勞動者的資本聯合為主的集體經濟,尤其要提倡和鼓勵”。

紅豆集團積極有效探索公有製經濟的新的實現形式,堅持並發揚新集體經濟的“紅豆模式”,這是在改革與探索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完全符合江澤民關於集體經濟的重要論述。

周耀庭認為:“紅豆集團率先改製為股份合作製企業,既順應了市場經濟的需求,與國際接軌,又符合了黨和國家提倡和鼓勵發展的新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同時,紅豆又因此而步入了股份製——新集體——公有製經濟——我國所有製經濟結構的主體範疇”。同時明確了紅豆集團堅決不搞個私經濟,堅持走集體經濟的道路的企業方針政策。

紅豆集團過去實行的是“人人都有,平均所有”的舊的集體經濟,1992年,紅豆淘汰了這種體製,實行“大家都有,不等所有”的新集體經濟,改製為股份合作製企業,既順應了市場經濟的需求,與國際接軌,又符合了黨和國家提倡和鼓勵發展的新集體經濟組織形式,同時,紅豆又因此而步入了股份製——新集體——公有製經濟——我國所有製結構的主體範疇。

紅豆集團堅持以公有製經濟為主體,在實踐中積極探索公有製經濟的新的實現形式。公有製經濟的新集體經濟,更有利於發展生產力,因為新集體經濟既能為股東多創效益,又能培養發揚團隊精神,集體主義精神,股份製“股”了民心。

新集體經濟的主要優勢是:在勞動合作基礎上的資本合作極大地調動了所有勞動者的積極性。新集體經濟同時凝聚了人心,讓勞動合作的勞動者與資本合作的勞動者形成了一個利益共同體。使管理者既是投資者又是勞動者,這樣既解決了勞動者的積極性,又激發了所有勞動者的原動力。

新集體經濟還可以創造出規模經濟,避免短期行為;創出名牌,培養人才,形成巨大的無形資產;弘揚企業文化,對內提高企業的親和力、凝聚力,對外增強企業的擴張力、競爭力。而且有了新集體經濟的優勢,能夠建立企業航母,在市場經濟中能夠抗風浪。譬如紅豆建立的母子公司製,一個集團公司,九個子公司,八十五個工廠,這其實就是一個新的集體經濟的模式。而有了規模,在決策管理上,又可以群策群力,發揮科學的集體領導。紅豆集團實行民主管理可以說也是體現新集體經濟優勢的一個典範。

在實踐證明,堅持發展公有製經濟的新集體經濟有著更大的可持續快速穩定健康發展的空間,它可以使紅豆的發展經久不衰,走向更加輝煌。

四、研讀《三大戰役》與《三國演義》

張鴻雁在江蘇師範大學讀書時,最喜歡去的一個地方是坐落在鳳凰山東麓的徐州淮海戰役紀念館。張鴻雁常常站在淮海戰役指揮者塑像前沉思,他對當年的金戈鐵馬、戰場鏖戰心隨神往。家鄉這塊土地是英雄輩出的地方,古往今來,各路英雄在這裏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悲壯的曆史大劇。

張鴻雁在紅豆集團負責宣傳工作,工作之餘,張鴻雁最喜歡的就是研讀《三大戰役》與《三國演義》,一是他的英雄情結沒有減退,二是張鴻雁覺得《三大戰役》與《三國演義》與企業營銷、品牌戰略都有著相通的地方。特別是諸葛亮的謀略令張鴻雁十分讚歎與推崇。

在張鴻雁的眼中,“三大戰役”既有每個戰役的特點,又是一個整體,出自一個完整的戰略決策。

三大戰役每個戰役都有各自的特點:遼沈戰役是先打錦州,截斷東北敵軍向關內的退路,形成關門打狗之勢;淮海戰役是采取“中間突破、分段殲敵”的方針,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平津戰役則是采取分割包圍就地殲滅的方針,圍敵於北平、天津、張家口、新保安等地,切斷敵西逃南竄的去路,先打兩頭,後取中間。

毛澤東作為一個偉大的戰略家,從全國戰局著眼,對三大戰役之間的協調配合做出了整體規劃。毛澤東的戰略思想有這麼幾個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