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家裏接連出事,馮春梅的媽媽承受不了打擊,病倒了。
馮春梅的媽媽沒有工作,也就沒有公費醫療。
柳建良上大學以後,每個月,把他家裏給的生活費的一半給了馮春梅,一米八幾的大個子,人餓得麵黃肌瘦的。
馮春梅親戚朋友都借遍了,實在是借不出來了。
最後,借了最大的一筆,從張剛那借了一萬塊錢,總不能看著自己的媽媽有病不治吧。
馮春梅很懊悔,自己如果不走錯一步,父親也不會工作時間走神公亡。
那麼,母親也不會生病。這就是,一步錯,步步錯。
這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
張剛當時說:“春梅,這錢,你拿著。給伯母看病。你什麼時候有錢,什麼時候還。”
之後,二人再見麵的時候,張剛絕口不提錢的事。
馮春梅不時地做些好吃的,給張剛送去。
給柳建良織毛衣的時候,也給張剛織了一件。
馮春梅知道這樣做,有些曖昧,可是80年代初,一萬塊錢是個什麼概念,總不能人家不提,欠人家的人情,自己裝得沒事人是的吧。
柳建良大三放寒假,兩個人去公園滑冰。被柳建良的母親撞到。
那眼神裏的話怎麼那麼明顯:怪不得我兒子這麼瘦,原來省下了錢,都給你添那個窮家了吧。
那厭惡的眼神,讓馮春梅難過了好長時間,從那時刻開始,她意識到了,也許她和柳建良沒有未來了。
張剛就是在馮春梅情緒最低落的時候,向馮春梅表白的。
馮春梅真地接受了張剛,是因為多年交往下來,她看出:自己真的和柳建良結婚,張剛絲毫不會用那一萬塊錢說事。
他的態度就是:我喜歡你,我自己情願,和你無關。
張剛和自己結婚以後,家裏媽媽,一個弟弟三個妹妹輪流出事,張剛實在是的累得受不了了。
剛有股票的時候,馮春梅覺得這是一個機會。
和張剛商量,要買些股票。張剛受父母的正統思想影響很深,不同意用錢買那麼一張紙。馮春梅不甘心,背著張剛把在市場賣魚的錢買了一些股票。
天不從人願,三妹遇車禍,車主逃逸,急需用錢。
馮春梅找人想把股票轉讓出去,找誰,誰不敢要。
那目光是說,用那麼多錢,買一張紙,腦袋讓驢踢了吧。還意市一中的尖子生呢,沒見聰明到哪,腦殼裏八成有蟲。
找的人多了,事情終於傳到了張剛的耳朵裏。
張剛和馮春梅提出離婚。
馮春梅同意了,自己淨身出戶。
結婚這麼多年,一直沒能為張家生下一男半女,馮春梅感覺很對不起張剛。
那時工廠已經很不景氣,張剛離婚之後,肯定還要再組建家庭,那得一大筆錢。
多年來張剛給自己家的錢花海了,馮春梅不好意思再拿。
離婚之後,馮春梅倒是想開了。
她發現,她手裏不能有錢,有了點兒錢,家裏不一定誰就出事。
馮春梅不再張羅做生意掙錢了,自己也少操一份心。
說來也怪,從那之後,家裏還真沒出什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