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一遍遍地輪播著,人卻始終如一地守望著。
終於,望穿秋水的肖氏聽見門外那熟悉的腳步聲,還不等敲門聲,便開門相迎了起來。
“怎麼樣,報名還順利不?寶兒也跟著受苦了哦,來,讓奶奶抱。”不待女兒女婿進得門來,肖氏便接過了外孫。
“還算順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排隊等候。媽,幸好沒讓你跟著,太累了。”馬秀蓉回應的同時,不忘慶幸自己的先見之明。
“媽,怎麼沒聲音呐,這麼點音量,您聽得清不?”馮誌高早就累壞了,一進門就坐上了沙發,聽到電視裏傳來的“低聲細語”,不禁問了一句。
“怎麼聽不到呀,你剛回來,還沒靜下心來當然聽不到。”肖氏本來就不是很在意電視裏的人物劇情,這才特意把聲音給調小的。
雖然這樣做方便了感知門外的動靜,但礙於麵子,肖氏還是掩飾了一句。
馮誌高遭到訓斥後默不作聲,馬秀蓉卻向肖氏講述起了今天給兒子報名的整個過程,不知不覺,一天很快就過去了。
之後的日子裏,因為公司擴張緊缺人手,馬秀蓉便隨同丈夫一起投入到了蒸蒸日上的事業中去,肖氏則依兒女之言接送孫兒上下學。
期間,馬秀蓉曾動過請保姆的念頭,卻被肖氏堅決否掉了。
用她的話說,就算是我抱不動了又咋的,孫兒自己都能蹦蹦跳跳的走路了,用不著你們瞎操心,難道我連陪孫兒走走路這麼丁點兒的權利你們也要剝奪麼?
於是,生活中的一切均開始照著預定的軌跡如常進行著。
光陰荏苒,逝如流水,轉瞬間已近十年。
寶兒,也即馮天玉,今年正值十三,恰恰到了上中學的年紀。而今天,便是他能夠肆意玩耍的最後一個休息假日。
過了今時今日,他就將邁入升學的殿堂,就讀於市裏的第三初級中學。
這也就意味著他要從此告別童年,漸漸融於社會,曆經社會大熔爐的鍛造,是鋼是鐵,一切皆是未知的謎。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馮天玉朗朗地誦讀著母親專門為他借來的預讀課本。
“呼!終於讀完了!”
馮天玉不禁感慨,自從上小學時母親知曉了自己記憶力特佳的情況後,便養成了讓自己先一步學習高年級課本的習慣。
還好,母親總算是心疼自己,沒在當初畢業的那一日便讓自己學習初中課本。大概也是知道小學和初中教學間的鴻溝巨塹吧。
至於說升學壓力這回事,母親壓根沒怎麼想過。
而這個假期,母親更是寬宏大量,隻讓自己或瀏覽、或誦讀幾遍初中課本,便再也沒怎麼要求過自己。
因此,在馮天玉的心中,是很愛很愛自己家裏人的。或許是父母親的基因傳遞,又或者是後天的環境養成。
無論如何,自己都有個快樂的童年。
“錯了,錯了,最後一個字不讀本音,它作通假用,叫做通假字。通的是‘發現’的‘現’的音,知道了嗎?開了學你就可以請教下教授語言文字的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