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到了年末,張書勝組織了一次聚會,少帥會的一批人都到了。少不了也叫上了沈和,自然而然的,沈和好像已經成了他們這個圈子裏的一員。
李芸熙本來已經在來的路上了,中途又突然被她的老板叫回去有事,所以隻有潘琳一個人來。沈和見李芸熙不來,頓時就無精打采、興致索然起來。
張書勝正在吹牛:“國際形勢不管怎麼複雜,隻要抓住一點,就能準確把握自己的立場,立於不敗之地。”
王梓笑問:“怎麼講?是不是看人民日報的評論?”
張書勝輕蔑的一笑說:“隻要抓住一個指標,就能永遠立於不敗之地,那就是:看黃金有沒有漲價。”
眾人大笑。
王梓說:“知道現在什麼熱嗎?據說帝都的咖啡館,十桌談事情的人裏,有九桌都是在談IP開發。”
眾人又是一陣大笑。
笑完,幾個人又開始談論實體製造業有沒有活路,談論“死亡稅率”問題。
許辰在說:“我最近看到一份報告,除了新興行業以及金融等領域,我們國家大部分企業的利潤率都不到10%,30%-40%的稅費負擔足以導致大多數東部沿海加工企業處在困境之中,甚至虧損倒閉。”
沈和點頭:“我也看到過這份報告,如果用世界銀行的總稅率指標來衡量我國企業的稅負,2013年我國企業總稅率是68.7%,不僅比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高,還明顯高於中等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許辰點點頭接著說:“2014年和2015年,我們繼續維持在68.5%和67.8%的高水平上。在這麼重的稅收下,製造業企業活著就已經很不容易了,還奢談什麼創新和轉型。”
沈和喝了一口咖啡說:“也有人認為這種說法太誇張,但是有調研基礎和數據支持,要駁斥的話,需要拿出能說服人的具體的有力的數據來。”
“是的。”許辰表示讚同。
幾位少帥,青年才俊們在那裏高談闊論,張書勝找了個空檔把沈和拽到一邊,說起了悄悄話。
“老頭子說了,說我花家園飯店管理的不錯,有長進了,也展現了一定的能力,切!說年後叫我進家裏公司了,幾個公司由我自己選,看進哪家。”
這個“老頭子”指的是張書勝的那位風流老爸。提起老頭子對自己的肯定,張書勝表現得很不屑,其實興奮之意早已溢於言表。倒黴孩子得了爸爸的誇獎,早樂得不行,卻還要嘴硬,假裝不在乎。
“地產公司、裝飾公司、服裝公司、電子公司、電器製造、網絡公司,你說,我進哪家比較好?張二狗那小子,在網絡公司做。現在網絡公司吃香哪,好賺錢,可惜被他捷足先登了。剛才你們也說了,實體製造業這麼艱難,電子公司和電器製造公司都不好混哪。你幫我看看,你說我選哪家公司比較好?”
沈和說:“那你要考慮一下你自己擅長什麼,在哪些領域有專長,哪些方麵是強項,然後對應選擇,別光想著去別苗頭。你隻要把自己做好就贏了,把自己做強才是王道。”
張書勝抖著腿說:“我沒有強項,我的強項就是會花錢。我就是要跟二狗子別苗頭,不跟他別苗頭,我回家裏公司幹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