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3章 技藝的心(1 / 1)

◎文/王邇淞

我們之所以喜歡手工的東西,是因為我們的美感來源,就是由這曆史久遠的技藝中逐漸形成。

在距巴黎一個半小時車程的村莊裏,住著一位75歲的鄉下老太太,她獨自一人過著種草養馬的田園生活。不過,每年時裝發布季之前,她都會接到夏奈爾公司派專人送來的布料,請她為高級定製禮服製作織帶配件。老太太有一手手工織帶的絕活兒,是她自己摸索出的獨特工藝。當年,可可·夏奈爾見到她的手藝後,就指定由她來製作織帶,並成為公司的傳統延續至今。現在,就連時尚圈內極富明星氣質的設計師卡爾·拉格菲爾德也不知道她是怎麼織出來的。老太太從沒見過卡爾設計的服裝款式,她隻要看到送來的麵料,就知道織帶該做成什麼樣子。她會先把麵料的經緯線抽出,再把不同顏色的紗線重新組合,最後用她自己發明的一種木製織機做出獨一無二的織帶。

每當卡爾的裁縫們打開送來的織帶,都會由衷地驚歎。一眼看去,這從麵料衍生出的織帶就像是麵料生出的漂亮女兒,與那件優雅的禮服擺在一起,既有一目了然的血緣關係,又有另一個新生命的迷人風采。完全無法想象,這份沉靜而浪漫的美,竟然是出自一位因長年粗重勞動而指節變形、身材佝僂的鄉下老婦之手。而這位終日割草喂馬、足不出戶、衣著儉樸、物欲低下的老人,是如何與卡爾達成心靈溝通、感受到卡爾腦海中的那些優雅線條的?每當夜闌人靜之時,孤獨的老人埋首於老舊的織機,彼時彼刻,她的思緒是否已飛到巴黎那流光溢彩的伸展台上?

老太太從1947年就開始手工生產織帶,迄今已有60年,或許對織物的敏感已經融入她的血液中,借助麵料的質感和花紋,她就能與那未曾謀麵的造型之美瞬間完成溝通。也許,在非常重視手工技藝的日本經常強調的一個詞——“技藝的心”,說的就是這種境界吧。正如著名導演侯孝賢所說:“我們之所以喜歡手工的東西,是因為我們的美感來源,就是由這曆史久遠的技藝中逐漸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