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義軍在霸州與官軍展開一場大戰,義軍死傷慘重,再複輾轉南撤。5月初,劉六劉七的義軍渡淮河,本來是想與河南的義軍會合的,可是河南義軍已經全軍覆沒了。劉六劉七沒辦法,隻能走光山、確山、乘船到夏口,複登陸火燒漢口。
官軍指揮滿弼追到,劉六在混戰中中流失,與其子仲淮皆落水而死。
同年7月,劉七也在一次激戰中中箭落水死於江中,一場轟轟烈烈的畿南農民大起義,至此告終。
劉六、劉七領導的這次起義,自起事至全部被消滅,前後持續3年,轉戰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江蘇等九江省,三過北京,三攻南京,端的是厲害非常啊。
起義失敗的第二年,明政府下令減免京畿、山東、河南等地稅糧,並宣布\"流民複業者,官給廩食、廬舍、牛種,複五年\"。朝廷內部也加以整頓,進行了楊廷和領導的改革,罷免了部分宦官,裁撤冗官,清查皇莊、官莊,退還給農民一部分土地。明朝出現了嘉靖初年較為清明的政治局麵。
劉六、劉七的家鄉劉莊子,在他們起義後,也被官府搶掠焚燒殆盡,村人多數被誅戳,幸存者,也都改姓逃匿外鄉。
在這場農民起義當中,主要人物幾乎無一幸免,劉六【就是劉寵】、劉七【就是劉宸】、齊彥名、劉三【就是劉惠】跟楊虎等人都是戰死沙場,刑老虎病死,朱諒與趙鐩先後被俘。而趙鐩不僅僅是被殘忍殺害,並且還被剝皮做成了馬鞍。這些人這些事可真是轟轟烈烈悲壯異常啊!
說到這裏,不風流唐寅唐伯虎笑了:“伯安兄【王守仁的字】,正德理念二月二十七日傍晚,發生了一件很好玩的事情,老哥還記得嗎?”
王守仁當然知道唐寅說的是什麼事情,那一天是劉七率領著一支起義軍突入曲阜,直搗闕裏,“秣馬於廷,汙書於池”的日子。這些農民起義軍在曆代帝王及儒生們認為無比聖潔的孔廟大成殿的前麵,喂起了戰馬,還把一些“禦賜經傳”放在池中銷毀。
但是不怪歎了一口氣說道:“其實也沒什麼,這三孔 【就是孔林孔廟孔府】不同於真正的聖賢遺跡,那地方幾乎沒有孔聖人的半點痕跡,都是後來的帝王樹碑立傳附庸風雅之作,砸了也無關痛癢。”
唐寅合扇一拍,“好一個無關痛癢,我深受其害才心生逆反,可老兄卻是真的超脫凡塵;即便我說的狠辣,其實內心還是藕斷絲連,較之王兄的舉重若輕真是望塵莫及啊!”
不怪“你別在那裏風言風語的風流了,咱們還是談正事吧。”
不錯,說了這麼多,其實這劉六劉七起義與不敗跟不風流這次的任務,並沒有多少關聯。與他們有關係的隻有這其中的兩人,並且這兩人還是這次農民起義中最傳奇的兩個!
而這兩個最傳奇的人之所以跟不風流的任務有關,是因為他們都與一件神器的物件有關。而神獸九羽之所以必須要得到這個物件,即使是不風流這第八批人馬再次全軍覆沒也在所不惜,是因為這物件有一個很好記的名字——尋龍鏡!
聽到這裏,不敗鬱悶了,因為這尋龍鏡跟他也有關,並且還關聯最大,因為這物件就是他給整丟的!
通天佬費盡千辛萬苦,終於得到了尋龍鏡,並且還以此讓那巨大神器更神器了。可誰也沒想到,這巨大的神器被不敗給整了個稀碎。
不敗雖然鬱悶的不行不行的,但是他就是不敢吱聲,他倒不是怕引火上身,而是怕另外這兩個“不”,害怕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