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快到秋季開學的時節了。一天晚飯後,康心之對女兒說:“你回家後,有何打算?”康岱沙根據周恩來的指示,說想去國外留學。
“留學?1938年讓你跟哥哥一起去美國留學,那時不去,現在為何要去?你哥複旦大學畢業就結婚了,他對出國已經沒興趣了。你一個人出國,我不放心。”父親一口拒絕了。
第二天,康岱沙到曾家岩50號,向周恩來彙報了與父親的談話。周恩來沉吟了一下,說:“不能出國,在四川、重慶上學也可以,總之,要爭取上學,這樣,把自己的麵貌搞得灰色一些,這有助於你的工作。”
康家是四川的望族,與其他家族一樣,對於國共兩黨,堅持中間態度。1938年底,董必武和吳玉章隨八路軍辦事處遷移重慶,他們早年曾與康家長兄康心孚有過交往。這時便每周去康心之家一次,送一些材料給他,向他宣傳共產黨的統戰政策。康心之接過材料,放到一邊,然後,關心地問他們有無經濟困難,偶爾還主動給他們一些錢。當他們離開後,立刻就讓太太將那些材料燒掉。
自從康岱沙回家後,康家及親朋好友對中共的態度,漸漸地開始有了變化。
康心遠的夫人王棣華及胞妹王同華是鄧穎超的同窗好友。有一次,周恩來夫婦請他們吃飯敘舊,暢談政治形勢。回來後,他們感慨地說:沒想到共產黨的這些大人物沒有一點官架子,這樣通情達理,富有人情味!
1941年“皖南事變”後,康心之對康心如說:共產黨就是有著同一切主張抗戰的人合作的氣魄!
屈武是於右任的女婿,1938年回國後,也住在康心之家。正值抗日時期,畢業於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屈武卻不為蔣介石重用。 1941年夏天,在周恩來的關懷下,屈武、王昆侖、王炳南等積極籌建中國民主革命同盟(小民革)。康心之不但給予經濟援助,還同意在康家召開成立大會。
經過一年多複習,1941年,康岱沙考上了成都光華大學。這期間,她利用家庭和社會關係的有利條件,從正麵或側麵了解國民黨內有關情況和統治階級內部的關係及矛盾,不定期向周恩來彙報。
1943年夏季的一天,康岱沙在放學的路上被捕。特務審問康岱沙是不是共產黨員,康岱沙一直牢記著周恩來的話,一口否認:“共產黨哪裏會要我這樣的資本家的小姐入黨,我在延安就吃不下那個苦,才跑回來的。”由於沒有證據,經時任四川省政府秘書長李伯申以“身家性命”擔保,康岱沙才被釋放出獄。但是,特務要求康岱沙定期彙報思想。康岱沙根本不予理睬。1944年夏,當她準備期末考試時,連續收到特務的兩封警告信,要求康岱沙去彙報,屆時如若不到場,一切後果自負。考試剛結束,康岱沙就趕緊回重慶,向周恩來彙報。王炳南領著康岱沙來到郭沫若家,見到了周恩來。聽了康岱沙的彙報,周恩來囑咐康岱沙暫時不要與組織聯係,“安心”在家“養病”,以後會有人來找她。不久,康家二小姐果然“生病”了,在汪山別墅“養病”。
冬天來了,山上的梅花含笑怒放,來賞花的人也多起來。一天,有3個人來到康心之的別墅,說是來賞花的。康岱沙一見是張曉梅、徐冰他們,知道是周恩來派人來找她來了,急忙將他們讓進屋。他們給康岱沙帶來了整風文件,讓她好好學習,並告訴她,目前周恩來正與張治中、赫爾利進行馬拉鬆談判,不久就回延安。果然不久,周恩來通知康岱沙準備回延安。她回到領事巷,給父母留了一封信,說國民黨特務要抓她,她不得不回到延安。然後,她就去了曾家岩周公館,後又趁著朦朧夜色,乘周恩來的小車到紅岩。康岱沙正欲上車時,周恩來囑咐身邊的同誌說:“你與康岱沙同誌換一下大衣外套。”康岱沙猛地意識到自己的粗心,因為周公館隨時都有特務監視。
1945年2月,康岱沙隨同周恩來、陳家康、王梓木、龍飛虎乘美軍軍用運輸機返回延安。
在延安的日子充實而忙碌。1946年春,康岱沙的戀人隨李克農到北平“軍調處”工作,希望康岱沙去北平結婚。康岱沙立即將此事向周恩來彙報,周恩來說:“你倆年齡也不小了,結婚是人生的大事,該得到父母的祝福,內戰不會太長。”
3月,康岱沙隨王若飛、鄧發等從延安飛抵重慶,準備先探望父母,然後再轉赴北平。可是,康岱沙該以何種方式回家更妥當呢?是由周恩來護送回家,還是她自己回家都不合適。最後,周恩來與鄧穎超決定:由他們出麵宴請國民政府中一些天津南開學校的老同學,宴席結束後由康岱沙的姐姐康彰夫婦帶康岱沙回家,這樣最為穩妥。於是,他們邀請了重慶市市長吳國楨夫婦、國民黨政府行政院發言人張平群(康岱沙的姐夫)夫婦和國民政府駐意大利大使於俊吉等赴宴。吃飯那天,正值國共兩黨簽定停止軍事衝突協定後不久,政治空氣較好,席間氣氛非常融洽。宴會結束,大家離座紛紛告辭時,周恩來對康彰說:“張太太,我和小超都很忙,不能親自送令妹回家,請您帶她回去,交給康先生夫婦。”康彰很爽快地答應了,這樣,康岱沙便又很自然地回了家。
康岱沙回家後,按照周恩來的指示,與父親徹夜長談,解開了父親思想上的疙瘩,為他指引了方向。
重慶解放前夕,國民黨脅迫康心之等其他工商界頭麵人物去台灣,並派人“護送”到成都。汽車開到青木關時,康心之假稱拉肚子,借上廁所的機會,趕緊給在內江駐防的袍哥範紹增打電話,範紹增帶一個班的兵來,將康心之強行留下。康心之到北碚躲藏起來,直到重慶解放才回到重慶城。
後來任全國政協委員的康心之常說:“我能走到今天,完全是因為當年總理給康家派了一個共黨女大使,那就是女兒康岱沙。”
(責任編輯:吳 玫)
鏈接:
康岱沙
康岱沙,1919年2月出生於北京,燕京女子大學畢業。193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去延安,先後在抗日軍政大學、中央黨校、延安女大學習。1940年隨周恩來去四川工作。1945年回到延安,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1946年起先後到北平軍事調處執行部中央社會部、石家莊市公安局、天津市公安局等處任職。1950年3月調外交部,是新中國第一代女外交官。曆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副秘書長,駐柬埔寨大使館調研室主任,駐羅馬尼亞大使館政務參讚、黨委委員,中國人民政協全國委員會第五、六、七屆委員,外事委員會委員,中國國際文化交流中心副秘書長,中國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長,中國人民外交學會理事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