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 吵起來了(1 / 2)

皇宮,太極殿。

皇帝端著在大殿寶座之上,麵上帶著淺淺笑意,看向下麵的朝臣。

孫思全高唱:“有本啟奏,無事退朝。”

禮部尚書馮玉成出列,道:“皇上,各地藩王向朝廷納貢是慣例,每年的三月和九月都會命專人送入京都,這是臣剛剛統計出來,今年各地王爺們送來的納貢禮單,請皇上過目。”

大殿高台兩側均由候命的內侍官,負者呈遞或者下派文書禮物等工作。

這時,一個小太監上前,走到馮玉成麵前,低首接過一摞禮單和文書,彎腰躬身垂首,在距離皇帝第十列台階處站定,然後跪下,將手中的東西交給孫思全後,立即躬身退下。

皇帝一本正經的翻看,連連點頭。

馮玉成卻高聲啟稟,道:“皇上賢明,因黔南之地民風淳樸,土地貧瘠,皇上已罷黜當地三年的賦稅,納貢也隻有其他番地的一半,從今年開始,他們已經能按照朝廷的要求,交上全部的稅銀和歲貢。

相比較地處物產豐富、人傑地靈的燕京封地,燕靖王上交的歲貢卻是在年年減少,不僅如此,每一年,他們都會找理由和借口,拖延繳納歲貢。

今年的歲貢是最晚一個交上來,且比之往年又少了三成。

長此以往下去,不妙啊,皇上。”

皇帝一目十行,快速翻看禮單,然後不緊不慢說道:“馮愛卿,這上麵寫著燕京之地遭了蝗災,又遇上百年難得一遇的幹旱,是以百姓們的收成驟減。

就是交上來的這五十萬旦糧食,還有一半是往年的存糧,可見燕京之地真是捉襟見肘了。”

馮玉成卻道:“皇上,不是微臣敏感。自從老燕靖王去世之後,世子爺順位承襲爵位,然而如今的燕靖王行事乖戾,手段比老王爺花樣多了不少,幾乎年年都有借口。

往年,老王爺還在世的時候,也會遇上旱災或者蟲災的現象,但是老王爺不僅克服困難,提前跟朝廷報備商議,隔年收成好起來後,也會將往年欠缺的補上。

可如見的燕靖王是能拖則拖,能賴就賴,借口層出不窮。

尤其是這兩年,朝廷想要收到燕京之地的歲貢,是難上加難,就是勉強收上來來了,成色比之以往也差了許多。”

“那,依著愛卿的意思,這小燕靖王是何意?”皇上問。

馮玉成拱手,回道:“微臣人微言輕,不敢胡亂猜測,隻是事實真相究竟如何,還請皇上明察,隻要派人去燕京之地一看便知,這小王爺究竟有沒有在說慌,有沒有刻意拖欠欺騙朝廷。”

“皇上,微臣有本奏。”吏部侍郎陳誌文出列。

“陳愛卿,何事?”皇上問。

“微臣以為,馮大人的言辭過激,舉措尚有欠缺之處。”

陳誌文道:“且不說燕靖王此舉背後是否有什麼別的意思,若是朝廷貿貿然派出官吏下去糾察事實,唯恐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藩王與朝廷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利益糾纏和親屬關係,牽一發,惹來關注,會引起各個王爺的注意,若是沒有確切的實據為證,隻怕會寒了王爺們的心呐。

王爺們與朝廷離心離德,那後果不堪設想,還請皇上三思,再做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