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堅腦海中隱約記得……
傳說有雲,涿鹿之戰中,黃帝捉了蚩尤,準備斬首。行刑之際,卻被刑天帶人劫了法場。不過,雙方對抗之中,刑天手慢一步,最後隻搶到了蚩尤的屍身。
刑天怒火中燒,遂命同伴帶走蚩尤安葬,自己則留下來與黃帝決一死戰。
最終,寡不敵眾,刑天亦被黃帝斬首。
而那個帶走蚩尤屍身,為其斂葬之人,名字便喚奢比……。
夷堅老道因受後世書作影響,對這炎黃二帝真人存在與否,始終持有質疑。眼下既想到了這麼一段故事,遂認為,此乃姬薑相爭,薑氏外戚掣肘姬周王室的作亂之舉。
而奢比,便是當時參戰的薑氏外戚黨羽,或者亦是重要首領之一。
倒也算找著了奢比的出處。
不過……
夷堅老道忽而心底打了個磕巴,抬眼看了看還在抓著落塵說話的小道。
倘若此奢比便是彼奢比,眼前這位又怎麼可能是天人出身呢?
姬薑相爭,分明是凡人之事。
既起疑惑,便又翻起了滿腹經綸,開始了新一輪的腦力交戰。
這一通思量,便又從典故傳說跑去了各種“子曰”中,最終在《管子·五行篇》裏又翻到了一處相關。
書中記載,黃帝得蚩尤而明於天道,得大常而察於地利,得奢龍而辯於東方,得祝融而辯於南方,得大封而辯於西方,得後土而辯於北方。黃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蚩尤明乎天道,故使為當時;大常察乎地利,故使為廩者;奢龍辯乎東方,故使為土師;祝融辯乎南方,故使為司徒;大封辯於西方,故使為司馬;後土辯乎北方,故使為李。是故春者土師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馬也,冬者李也……
夷堅碰了碰紅泥,低語問道:“你說,奢龍會不會就是這位奢比?”
“啥?”忽然這麼沒頭沒腦的來上一句,紅泥顯然沒聽明白。
老道遂將五行篇與他說了,又將之前那段傳說也一並道出。
紅泥聽完瞠目:“本大仙自詡聽來的故事不算少了,唯有遇上你才覺得孤陋寡聞。”
隨後摸了摸下巴又道,“就事論事哈,若是你這兩段故事都是真的,那這奢比和奢龍大概便是同一人了。你看啊,這蚩尤原是給黃帝幹活的,結果被他斬了首,那這同僚奢龍約莫就是跟著刑天去劫法場的奢比了,是不是?不過——黃帝這是卸磨殺驢,還是當中出了什麼岔子?”
夷堅這會兒沒心思和他討論,說什麼姬周聯合九夷推翻商王朝,而後不甘外戚坐大遂行壓製的話。隻聽聞紅泥也覺奢龍便是奢比,下意識便是連道不好。
紅泥不解,遂有追問。
連屈軼、宅梧和廣元,也被老道臉色突變吸引著調轉了目光。
夷堅道:“奢龍是為土師,土師者,司空也,擅掌水利、營建諸事……倘若這奢比便是奢龍,那這地下城豈非實乃由他所造?”
宅梧顯然還沒捕捉到夷堅的說話重點,聞言糾正道:“地下城乃是尊上統領眾人為解暫時滯留之困而建,奢比參與其間不足為奇,但若說是由他所造,未免也是太過抬舉了!”說話間,語氣也甚是不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