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燈如豆。
宋慈正自伏案,忽覺窗前梅枝輕顫,似有黑影閃過。
“誰?!”
“大人莫怕,在下並無惡意。”
果然有人!
宋慈手握鎮尺,朝來人喝問道:“如此藏頭露尾,究竟有何企圖?!”
“在下有案情呈稟,大人可能容在下屋內說話?”窗外回道。
宋慈聞聽有案子,心起躊躇。
正猶豫要不要放人進來,卻見插銷彈動,有一黑衣男子自行啟窗輕躍而入,又異常輕捷地反手關了窗扇。
而後單膝點地告罪道:“暗夜造訪,不欲驚動大人家眷,失禮處還望大人莫怪。”
宋慈見他擅闖本欲發作,卻見男子眉宇間自帶浩然正氣,且又身姿矯健,佩劍在身也並無挾持之意,疑慮稍去。
隻佯怒道:“來者何人?究竟所為何事?”
男子稟道:“在下李元芳,原是奉我家大人之命前去求宋相解一疑案,奈何在下尋人未見,便求到了大人這裏。”
“你家大人是誰?你所言宋相又指當朝哪位?”宋慈蹙眉。
“回大人,我家大人姓狄,宋相姓宋諱璟,乃大人祖上……”
原來是說狄仁傑和唐相宋璟。
沒等對方說完,宋慈當場暴喝:“渾話!狄公府上的侍衛安能現身本官家中?還說尋人不見……你既身在大宋,又如何去尋我唐朝的祖宗!”
“大人莫惱!在下句句屬實!若非我家大人事務纏身,又何必遣我去尋宋相?若非宋相的緣故,在下又如何想起叨擾大人?!”
“還是渾話不是?狄公駕鶴三十載,我家先祖方得官拜右丞,他是如何想起讓你尋個三十年後的丞相來替他斷案的?況,狄公原是斷案好手,何必他人代勞!”
宋慈額上青筋直跳,作勢就要將手中鎮尺打砸過去。
李元芳解釋不清,安撫不下,情急中瞥見案上卷冊,見了開頁處幾行字麵露欣喜,朝宋慈反問道:“大人既在琢磨廣東人是如何吃了福建人的,又為何一心質疑在下口出虛言?”
宋慈經此提示,驀然一怔。
日前偶遇術士,斷言他六十三上命中有劫,恐怕大限於此。他本視作無稽之談,奈何家人卻為此遍尋化解之方,結果求來了一本古裏古怪的書冊。
為免拂了家人好意,也是因著心係大宋,總期望能夠多做幾年有益之事,大約也就無意識地信了幾分命理,他便接下書冊看了。
閱卷方知,此係後世之作……既有奇遇在先,想來眼前之人所言——恐怕也並非皆屬虛妄。
宋慈這廂斟酌計較,那廂李元芳卻突然驚呼一聲,從懷內摸出一封書信遞上,然後便欲告辭。
宋慈見他麵露急色,問道:“何事如此驚慌?”說是來呈稟案情的,要事一字未提,這就要走?
“狄大人有難,在下需得前去救駕,斷案之事就勞煩宋大人了!”話音未落,李元芳已沿來路遁走,消失在了夜色中。
隻因宋慈提及宋璟拜相是在狄仁傑仙逝三十年後,令李元芳忽然想起了狄仁傑眼下的年歲,恐怕狄公命有不測。
幾個時辰前,狄仁傑接到報案便帶了李元芳按圖所示趕往案發地點,不料中途卻掉進了王者出擊的界麵中。
心係正事,本不欲耽擱,奈何當時情況緊急,麵對五秒鍾敵人到達戰場的局麵,狄公不願坑了隊友,便帶了元芳回防守塔為先。
等到情勢好轉,主從二人尋了傳送門準備離開時,狄公卻因圓潤的肚子被卡在了門前。
“元芳,你家大人我有此定數,恐怕隻能留下來繼續做英雄了。昔年有一進士姓宋名璟乃智慧之人,也是我朝將來賢相,你且領我吩咐去往……”
狄仁傑一番交代雲雲,又以命案為重囑托,李元芳隻得單騎先行。
這便有了元芳尋人不見暗夜造訪宋慈一幕。
未知身後,目送元芳離開,狄仁傑卻重重吐出一口氣,收回了鼓脹的肚腹,輕靈一跳,歡躍地加入隊伍商議反/攻偷水晶去了……
李元芳拜別宋慈一路急趕。
以狄大人的機智,無論戰況如何,必會妥善部署,他並不過於擔心。隻怕大人豪情之下,自己去找紅爸爸藍爸爸給隊友拿buff,躲不過野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