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皇爺爺”
朱允炆和朱允熥應下之後,洪武帝倒沒有趕他們出去,而他們二人也沒有起身,依舊跪在朱標的榻前。
太子病薨,禮節上僅次於皇帝大行,甚至從某些方麵來,其規程與皇帝大行並無二製。
朱權等人換了一身喪服之後,便重新站到了文華殿外。
按照禮製,這些皇子們要在這文華殿外站到明日辰時,不過雖要站好幾個時辰,但是一眾皇子們卻是誰都不敢有所怨言。
宮人們在不停的進出著,看著這一幕,朱權心中卻是五味雜陳。
對於朱標,在朱權的心目中,一直都是一個好兄長好太子的形象,而眼下朱標去了,這大明一步步的按照曆史的軌道在行進著。
朱權也不知道自己站了多久,反正朱權隻覺得自己的身子僵硬不已。
而漸漸的色也已經亮了
朱權轉了轉僵硬的脖子,頭朝四處看了看,隻見的幾個弟弟似乎在太監的攙扶下快要睡著了,而大的幾位人人也是渾身僵硬著,甚至朱權還看到朱桂渾身在著抖。
五月的早晨可是有露水的,幸好幾人穿的都厚,但即便是衣服再厚,身上能不感到冷的也沒幾位。
又過了一會,朱權估摸這大概到了卯時,幾個宦官來到朱權等人身邊請朱權一幹人移步。
隻見在朱權等人右側已經搭好了一溜的棚子,而棚子上麵也都放這些墊子,看到這些朱權心中如蒙大赦。
幾位皇子快步走到棚子內跪坐了下來,而後便有內侍給這些皇子們奉上了糖水喝一兩樣點心。
糖水很熱,雖燙嘴,但是對朱權他們這些幾乎在空地裏麵站了一夜的人來卻是舒服了許多,而後那些糕點更是能夠墊吧肚子,給朱權他們恢複了不少的精神。
這朱標一去,朱權他們可不是熬過這一晚便行的,按照禮製朱權他們這些王爺們要在東宮哭靈三日。
這三裏,一幹皇子們都要守在這東宮內。
而就在朱權他們用了些糕點並糖水之後不久,就聽聽宮外傳來一陣陣的鍾聲。
禮製,皇帝(後)逝世,京城內的寺觀各要擊鍾三萬杵,代死的帝後“造福冥中”。而朱標之薨,宮內也是按照如此要求的。
鍾聲響徹金陵,而等到宮門一開,早已在宮外等候的勳貴大臣們便開始進入東宮之中哭靈。
至於京中五品以下的官員們則跪在宮外朝文華殿方向哭臨致喪。
在文華殿中,洪武帝並兩位皇孫已經被請到一旁,幾個身穿素衣的太監正在給朱標殮。
所謂的殮:便是為朱標沐浴容顏、括(頭梳理後挽成鬢)、更換壽衣,並在屍前陳設祭奠物。
而等到王公大臣們到齊之後則要進行大殮:即將朱標裝入棺木之內。
朱標的棺木需擺放在文華殿上,這叫“壽終正寢”。
遺體被擺放入棺木之後,文華殿外的王公大臣們再次哭號了起來。
而看到洗漱幹淨的朱標遺體,洪武帝也是再次淚如雨下。
朱標之死不僅牽動了整座京師,在外的親王勳貴們也要在朱標梓宮引之前趕回京師,對於這一點,昨夜洪武帝便派錦衣衛向各藩王傳令,讓他們回返京師。
這一日對於整個大明來都是特別的漫長。
在大殮之後,朱允炆和朱允熥便也出了文華殿跪著,兩人並朱標的幾個兒女跪在了文華殿外的左側。
朱權看了看朱允炆隻見,朱允炆臉上連淚痕都沒有擦,同時眼眶之中還在不停的流著淚,至於一旁的朱允熥倒是好上一些,不過卻也是淚滿衣襟。
朱標這一去,可是給大明出了不的難題啊。
可以預見的是,從今日起,為了皇儲的位置,大明上下肯定是要起不的波瀾的。
眼下有能力能夠競爭太子的無非是孝慈高皇後的三個兒子加上朱標的幾個兒子。
不過朱權知道,這場爭奪儲位最後獲勝的乃是朱允炆。
可是朱權知道並不代表著朝中上下的勳貴大臣們知道啊。
不少勳貴大臣們從昨日朱標逝世的消息傳出來之後便盤算著,這大明儲君之位最後能夠花落誰家。
不一會,洪武帝走出了文華殿。
文華殿外跪滿了一地的勳貴大臣,洪武帝看了看沒有什麼。
洪武帝是一個堅毅果敢之人,他知道自己這長子一死,再怎麼悲痛也挽回不了長子的命了,而眼下自己當務之急便是確保大明不出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