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等必不負朝廷和先生所托!!”.....
“厚葬你的陛下和陣亡將士們吧,按西夏風俗超度亡靈,穴葬或者火葬,把國庫裏的物資都拿出來,好好撫慰陣亡家屬和百姓們,要讓大夥安居樂業。”
“先生英明!”
“好”,我抬起頭,又吩咐道,“命令全軍,準備班師回朝!”....
宋曆,允佑三年(1123年),八月八日。
朝廷布告:大宋王爺逍遙允曠世奇功,新得回鶻、西夏兩地,設立鶻疆路、寧夏路兩大區域,實行七大法令,任命龐萬春為鶻疆路都指揮使、折可求(曆史上大宋折家軍領袖)為副都指揮使,領兵十萬鎮守;任命晉王察哥為寧夏路都指揮使、種師中(曆史上種師道弟弟,種家軍領袖)為副都指揮使,領兵十萬鎮守,命仁多保忠為興慶府刺史!
韓世忠軍團及其他朝廷各路兵馬不日班師,接受賞賜。
消息一出,天下驚懼!!朝廷振奮!!官民大悅!!
百姓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如此偉大的戰果,哪裏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自漢唐以來就丟失了的西域竟然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騷擾了大宋多年的西夏韃子竟然被滅掉了!想都不敢想!待真的確認了消息之後,普天之下都開始慶祝,處處萬人空巷,揚眉吐氣,又跟過新年似的,一番大肆慶賀。
朝廷大赦天下,官府、軍隊也是喜氣洋洋,紛紛開展活動與民同樂!!各地軍團將領、都指揮使也是激動異常,各個高興的嗷嗷叫,將逍遙王爺當做畢生的偶像供奉了起來。
緊接著,朝廷又發布了許久以來沒再更新的、此時應該叫做“王爺法令”的第八號法令,“移民安置”法令:朝廷鼓勵移民,凡內地移民去鶻疆、寧夏及日後其他新得疆域,新得疆域各族百姓移民入內地,皆可享受免除五年賦稅徭役,並由當地官府負責免費分配房屋、土地,免費安排教育、醫療。
法令一出,大宋上下掀起了移民潮,極大地促進了全國民族的融合與團結,有力的加強了各地政治、經濟、文化、風俗的交流與發展,使得各族百姓進一步的融洽與和諧.....
而此時,寧夏腹地,“幾”字型的黃河水道的西段、蜿蜒向北這一大截河道上,正有一艘大船徐徐而來。
船頭一人,一身紅錦裝束,黑發黑眼,手中舉杯自飲自酌,一副翩翩公子哥的模樣,旁邊趴著一隻灰色巨狼,周圍十幾個容貌各異、一身便裝的男丁緊緊圍護站立。
“主公!我等為何不隨大部隊一起走?”一個白衣男丁問道。
“你知道啥!最後出場的都是壓軸的,讓他們先回去,也讓京城的好好準備下,咱們要接受最後的歡呼。”這廝不是別人,正是租了一條商船,準備順河而走,去往內地的逍遙允無疑。
身邊的一眾人等,不是諸葛、司馬領銜的三國軍團眾人又是誰?
“那我等騎馬回去豈不更好,為何要走如此緩慢的水路?”一個豹頭環眼的家夥問道。
“怎麼地?!哥就是要沿江一路微服私訪,看看我大宋如今發展如何,治安怎樣,你暈船麼?!不願意陪著就進戒指裏去!”
“別別別!俺老張老老實跟著就是了,俺還要討口酒喝呢。”卻是張飛嘀嘀咕咕的說道。
“主公,從這地圖來看,這黃河此段還在寧夏境內,下一段是經過大遼國境內,我等還需小心謹慎才是。”諸葛亮說道。
“軍師說得有理,所以我們才打扮成普通商賈人家的模樣。”
“寧夏路剛剛成立,可能多有不安定,大遼境內也是,我等正好行俠仗義一路,好好整治下。”司馬懿說道。
“就是,咱們這些人在一塊,哪個還敢招惹?!”顏良、文醜喊到。
“喲嗬,仲達軍師有長進,看來必定身手不凡,後麵就靠你了!”我調侃道。
“額....主公休要取笑老朽...”
大夥一路說說笑笑,船隻也慢慢駛進了寧夏路定州轄區。
這一帶雖然多有沙漠戈壁,但是處於黃河兩岸,還是有些富饒和景致,尤其在這碩果累累的七八月間,處處一片收獲的喜悅,雖無“平江入夜”的優雅,卻有著“水岸潮生”的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