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淳風縣(1 / 2)

山西南路貝州淳風縣,地處邊陲,位於遼宋邊境處。一行隊伍,越往前走,越是艱難,但見東西山岩峭拔,中路盤旋崎嶇,果然是個絕險的所在。

有探路地回報,前方就是雁門關,雁門關又名西陘關,以“險”著稱,有“天下九塞,雁門為首”之說。群峰挺拔、地勢險要。自建雁門關後,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

山中徘徊,道路險阻,但見長坡峻阪,茫然無際,寒林漠漠,景象蕭索,一副邊關重鎮的景象。

淳風縣城門前,主簿、典史等一行人帶著十多名差役,在城門口迎接著柳明。聽說這天子門生,連中三元的文曲星狀元郎要到這邊任知縣,當地官員不免有些心情激動。

須臾,柳明一行人,浩浩蕩蕩到達淳風縣城門口。

年邁的主簿見柳明見一行七八十多人威風無比,心想這汴京來得就是不一樣。他上前兩步,恭敬道,“卑職在此恭迎知縣大人。淳風縣地處貧瘠之地,人力物力有限,若是儀仗未讓大人滿意,還請見諒。”

柳明揭開轎簾微笑道:“有勞主簿大人了。本官初次上任,對於本地輿情不甚熟悉,還請主簿大人指教。”

主簿恭敬道,“老朽自當盡份內之職。大人請!”

鑼鼓聲響起,隊伍吹吹打打地往裏麵走。鐵柱等幾名親兵,走在前頭格外賣力。自從柳明派人把已經鼻青臉腫又餓又凍的幾人從荒林中接回來後,這幾個人就像變了一樣似的,個個對柳明都是恭順無比。

淳風縣的縣衙,也是較為簡陋,幾棟低矮的建築連在一起,算是罷了。不過考慮到淳風縣的整體縣情,柳明也是能夠接受。畢竟,貝州之前倒是經常受到遼國鐵騎的小規模騷擾,雖說檀淵之盟大局已定,可是其屬下部隊偶爾也會做些不法之事。因此貝州整個州郡人口始終不多,差不多是同類的一半左右。

貝州常年受到遼兵騷擾,人口不足常規州縣的三分之二。看著淳風縣整體稀稀拉拉的房屋,還有一大半的荒地,麵有菜色的饑民,柳明知道,自己需要做的事情,還有很多。

柳明上任之後,不敢有一天閑暇,尋訪了下民戶,了解了河道溝渠的部署,算是基本清楚了淳風縣的狀況。

可是,接下來的進城,便讓他有些出乎意料。

按理說,這新官上任三把火,原本應該忙碌非凡。

可是,上任已是數日,那懸掛於縣衙門口的登聞鼓,閑置在一旁,無人擊打。來報案斷案的民眾,更是屈指可數。

這縣衙也靜得太不尋常了吧。他有些感到奇怪,隨即去問那主簿:“吳主簿,怎麼沒有百姓來擊鼓伸冤?”

吳主簿正在偏堂打著瞌睡,冷不防被柳明叫醒,於是露出缺牙的笑容說道:“這不顯得您清正廉明嗎?在您的治下,一片清平。”

這讓柳明想起了陳佩斯小品的兩句話——

我怎麼還沒開槍你就倒下了?

這不顯得您槍法準嘛。

“別跟本官打忽悠。本官才來幾天,治都沒治呢,怎麼可能一片清平。”柳明收斂起笑容,嚴肅道,“民不敢伸冤,這必然有蹊蹺。吳主簿,你是否壓製住百姓,不讓百姓來向本官伸冤?”

吳主簿臉色蒼白,連忙求饒道:“大人,您明鑒啊。您是朝廷命官,我這地方小吏,就算借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這麼做啊。”

“這淳風縣雖然人口少,卻也有五千多戶,怎麼可能一點事情沒有?”柳明質問道。

吳主簿立即起身,拱手道:“大人明察秋毫,洞若觀火。卑職不敢有絲毫隱瞞。其實這

淳風縣,這幾年治安倒是不錯。當然,也還是有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不過,縣民們都喜歡到那花蓮寺請那些和尚做個公斷。”

“什麼?不到我這裏來,卻找那些和尚?”柳明問道。

“這花蓮寺,在我們貝州很是有名。那些寺內和尚,個個是高僧大德,德高望重。基本上,我們新知的百姓有什麼困難,都去找那花蓮寺的佛門弟子。”

“哦?雖說這佛門弟子慈悲為懷,普度眾生倒也是不錯。弘揚佛法,乃是本朝聖上的國策。”柳明去過那汴京大相國寺,一到佳節日,可謂是人寰拂湧,接踵摩肩。他又有些疑惑道,“隻是即使那大相國寺,也代替不了那開封府尹。”

那吳主簿倒是臉上有幾分得意:“可能咱這的花蓮寺的高僧們,佛法更加精進些。聽說那些黎民百姓們都是有求必應。凡事有個病,有個災的,去那花蓮寺求福祈願,都是有求必應。”

“哦?”柳明不置可否地笑了笑。

“那花蓮寺的高僧們,法力無邊。卑職前幾日剛剛還去求福,結果很快就應驗了。”吳主簿露出缺口的牙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