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4章】動靜之間(2 / 2)

三通之後,無我之境小圓滿,直接的好處就是季默在感覺上麵的敏感度增加了,很多原本他就無法發現的現象,他如今能夠很輕易的發現,原本沒有辦法對比比較的東西,現在也能很容易的找出其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然後再根據這些東西,進一步的發現別的,簡直就是好像給自己安裝了一個收發裝置和觸類旁通的傳感儀一樣。季默睜開眼睛的那一瞬間,這個世界還是那個世界,卻已然不再是那個世界了。

這是一句非常矛盾的話,卻是如今季默真實的想法,空間沒有變化,周圍的環境和人物都沒有變化,但是變化的就是季默自己,他的心變了,那麼通過這顆心看到的世界,體會到的世界當然是變化了,產生了充滿了不同的東西,讓季默覺得一切都那麼的新鮮新奇,雖然以前就是身處於這個空間之中,但是卻從來沒有發現,原來自己身處的世界之中竟然是如此的生動。

樹欲停止,風吹不息!這是外物所致,如果風止之後,樹自己開始動了,這個世界是不是就變化了?

換一個角度思考問題,換一個視角看問題,世界原來是如此的不同。

季默已經不再坐在座椅上麵,身邊的環境也隨著他心的變化而產生了許許多多的變化,蟒在季默入境之後就再也沒有出現,或者是係統把他變沒了,或者他就在季默的身邊不遠處,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季默入境之後真正的漸漸的入靜,變得極靜。

如今的季默席地而坐,手中捏著的筆卻不是在宣紙上書寫,而是就這樣凝空而書,率意而為,想到什麼就寫什麼,內容也不再拘泥於佛法,也不再是《阿含經》《多心經》這些經書,字體也不再拘泥於字體,甚至開始在空中畫畫起來。隻要他心中想到了什麼,那麼筆下就會出現什麼,栩栩如生,生動形象。

而且快慢節奏不一,韻律方法怪異,反正就是沒有規律。

但是,季默如許的寫著,手腕間用力,筆尖高速的滑動著,人卻如泰山一樣恒源不動。光看背影是沒有人知道這個人是在寫字,都會認為這個人在入定冥想。

一個極動,一個極靜,兩個非常不同的極端在季默的身上展現出來,竟然沒有出現任何的突兀和不和諧,反而是逐漸的在季默的書寫過程中有了逐漸融合的跡象,靜的極端是什麼?動的極端又是什麼?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季默在瞬間用筆在空中劃出了這段佛經的字跡,再筆鋒一轉,又寫上了一次,接著再一轉,又是一次,如此這般,他的行動就仿佛變成了一個有錄製功能的DVD光盤機器在不斷的重放一樣,在這段字上麵,不斷的重複重複重複。

何謂苦厄,何謂五蘊皆空?何謂自在?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溫故而知新,自然是有讀書人的樂趣。在體味了禪意的深遠,感受了佛法的浩大之後,季默又在動靜之間找到了字之中的具體意思,開始了逐一的體會,感悟,思考,想要把自己的過去,思索的如今,未知的將來都做一個清晰的藍圖,他身體外邊不斷的跳躍著點滴螢光,眉目之間光華流動,神情莊嚴中帶著喜悅。

不知道過了多久,季默手中的筆才停了下來,筆尖落在了自己最後寫的那個字上麵,睜眼,滄桑而睿智,成熟而生動,一道柔軟而清晰的目光從他的眼中射了出來,季默隻是看到空中殘餘的一個點。

以點成線,以線成麵。心緒的控製,心的修煉就是在修點,一點一點的修習,再組成線,一條線一條心的修煉,再糅合成麵。

心若此,那麼其他的也應該如此,比如智慧,比如武道。

如果天地之間有靈氣,如果武道隻是為了感應天地,那麼靈氣就隻是應該是一個多出來的催化劑,季默在自己尋找一個善用它的辦法,他有感覺,如果自己找到這個辦法,成就的就應該是一個大圓滿,不論是心的還是武道之上的,畢竟這肯定是一個全新的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