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柔的搖滾詩

現當代文學

作者:樂鑫

摘要:在“五月天”的歌詞中,不乏對青春與愛情的追憶,對人生的思考,對生活的叛逆,一種溫柔的“新搖滾精神”滲透於那些關於愛情與青春的回憶中,也滲透與紛亂迷茫的現實中,尤其反映了當下年輕人追憶青春、崇尚自由和勵誌向上的心態,從而構成了與傳統搖滾的聲嘶力竭與陰暗晦澀不同的溫柔積極的“搖滾詩”。本論文試從一種有別於傳統搖滾的新搖滾精神出發,分析“五月天”歌詞文本的不同類型。

關鍵詞:搖滾;五月天;歌詞

作者簡介:樂鑫(1989-),女,漢族,籍貫:四川崇州,單位: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研究方向: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06-0-02

一.溫柔的呐喊——新搖滾精神下的純真與自由

搖滾是一種思考方式,是一種生活態度,搖滾在西方一路傳承從最開始反映社會曆史現狀到漸漸全球化的過程,必然會失去一些它原本的一些本質,如果單用反叛與否來定義搖滾可能略顯單薄,因為在現時的社會各種藝術方式難免會在某些程度上受製於社會意識形態,尤其是對於曾經棱角分明的搖滾樂來說,要生存必然就會有妥協,但如果搖滾能夠以這樣一種方式生存下來並為大多數人接受,用今天文化包容的態度來看也未嚐不可。所以“五月天”可以說在新搖滾精神的包容下達到了某種平衡,但搖滾精神本質崇尚自由、表現不滿和壓抑,在這點上“五月天”的搖滾並沒有脫離這個本質,他們的歌詞也表達對純真人性的思考以及對自由的渴望和向往,在抒發不滿的同時更多的是傳遞希望。

(一)純真

人長大後總會脫離最初純真的本質,總會麵對殘酷的社會現實改變原來的天性,《三個傻瓜》中“長大不是玩耍/不是畫畫/不能夠玩沙/長大是學文法/是學書法/加法和減法”,童年的單純美好被沉重的學習壓力打垮,人人都變成了“丟了/詩和天真/寒假和暑假/籃球漫畫和吉他”的傻瓜,歌詞抒發出成年人對於被迫丟失天真後的思考,喚起那些被小時候分不開的“加法減法”剝奪的童年和象征了丟失的純真的“籃球漫畫”。而《我心中尚未崩壞的地方》繼續進行著關於純真的思考:“單純的孩子/是否變了樣/跟著遊戲規則學著成長”,對人事變化的思考並沒有讓“五月天”的歌脫離搖滾本身的一種精神和生活態度,對生活不懈的追求讓這種勵誌向上的精神透過歌曲傳給一代人:“每個孤單天亮/我都一個人唱/默默地讓著旋律/和我心交響/就算會有一天/沒人與我合唱/至少在我的心中/還有個尚未崩壞的地方”,沒有頹廢與失望,有的隻是孤單中堅持保持自我保持本真的力量與勇氣,無論孤單與否,心中那塊聖潔的地方都依然幹淨透徹,這也是他們積極向上的新搖滾力量。

(二)自由

現代生活的複雜束縛了人們的夢想,而年輕一代人渴望的自由也被嘈雜的生活所代替,所以在《離開地球表麵》中“五月天”也用搖滾精神丟掉一切:“丟掉手表丟外套/丟掉背包/再丟嘮叨/丟掉電視丟電腦/丟掉大腦再丟煩惱”,在甩掉生活的一切幹擾與牽絆後離開地球表麵,得到自由,擺脫束縛,並用一係列動人心魄的詞語配合擊打樂器的強烈節奏表現自由:“一顆心噗通噗通的狂跳/一瞬間煩惱煩惱煩惱全忘掉/我再也不要/再也不要/委屈自己一秒”,這樣的搖滾樂讓聽者仿佛已經隨著音樂的鏗鏘脫離了地麵,脫離了塵世的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