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實踐經驗(2 / 2)

當時林芮的處理其實有三種以上的選項,可以悄悄離開(你說沒地方了);可以順勢湊熱鬧,擠兌經理(哼,報應吧);當然還可以象她現在這樣挺身而出,但又不是出把蠻力,而是給雙方修一個談判的台階,處理消費者投訴豈非商場經理的長項,隻是雙方的僵持沒有談判的氛圍。如果當時林芮留下來了,似乎就等著現報似的,而且經理才從尷魀中脫身,也一時難以轉換情緒,再說了不要在對方難堪的時候給對方壓力,這也是林芮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

在眾多的奔波之中,通過一件件實實在在麵對的事例和突發的事件,林芮得出這樣的結論:作為銷售人員不一定是產品方麵的專家,但首先應該是心理分析的專家,看透顧客心,以對顧客(商場經理當然也是顧客)心理的分析把握為主要利器。這樣講絕對不是說你就不需要了解產品的相關知識,而是說不要本末倒置。

林芮盡管剛進入銷售界的時候覺得自己才疏學淺,可能一葉障目,但是通過這次培訓人員,講道理講事例的時候,林芮認為做一個好的銷售人員,第一要掌握的不是什麼幾個的銷售理論,而是心理學社會學公共關係學,以及必要的社交禮儀。說的直接點,就是對我們賣什麼的回答是“先賣自己”!

首先你把自己設定為最重要的商品,圍繞自己組織成功的營銷。在通常的簡單商業會談中,從敲門進入商場經理辦公室(很多時候都是人聲鼎沸,你需要一點智慧判斷出誰是經理)你所擁有的時間常常隻有幾分鍾,要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完整的展示出產品的特點,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而你第一要做的事情是贏得更多的時間(讓你能介紹你產品的時間),而這就需要你精心的設計開場白,讓顧客對你形成初步的好印象,最起碼是想聽你或者是允許你把話說完。最重要的真正打動人心的,其實不是你所帶來的產品真的就那麼出類拔萃獨一無二,而是你本人的人格魅力投射在你所代表產品上,產生的感染力。顧客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你的產品,信任你的人品和人格,繼而相信你所服務的公司,你所代表的產品。這些都是林芮悟出來的實際理論,她以前認為專業知識大於一切,而越往銷售行列進軍的時候,越發現武作家說的那句話:“功夫在題外”的深刻含義。

林芮在傳授自己的銷售經驗的時候,想起了一直打不通電話的武作家,他真的要從林芮的世界裏消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