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天子劉宏(2 / 2)

竇太後一看:中。他老爹竇武一聽,也點頭微笑:中。

他們之所以喜歡這個提名,不是劉宏是什麼賢才,主要這個候選人劉宏,不過是個十二歲的孩子。十二歲,懂什麼呢,還掛名賢才,簡直是胡扯。可竇家就喜歡這樣的胡扯,至於為什麼,相信所有人都心知肚明,不說也罷。

公元一六八年,春天,正月二十日,竇太後下詔迎劉宏進城,第二天,劉宏正式登基,改年號。

造化弄人,劉宏就這樣沒有變成白馬王子,卻成了一個真正的黑馬王子。是竇太後讓這個貧窮得沒有一點支持率的皇族後裔,一步登天,恍若置身夢境。也就是說,劉宏其實是個根本沒有接受過半點治國理論的家夥,這樣的人縱然身份一朝登頂,但他的思維模式,還是鄉下那個窮得叮當響的瀆亭侯。

這天下,有人盡管窮,但不愛財,多少錢來多少出去,從不可惜。在這些不愛錢的人眼裏,錢就是身外之物,不隨生來,不隨死去,幹嘛被它累著那麼辛苦。然而有些人不一樣,因為窮,養成了光榮的節儉風格,又因為窮,練就了愛財如命的風格。

很不幸,劉宏就屬於後者。

所以劉宏當了皇帝後,心裏常常竊笑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他的前任——桓帝劉誌。為什麼要偷笑他呢?理由是笨唄。笨在哪裏?那就是身為皇帝,竟然不會撈錢,傻瓜一個。

罵人家傻瓜的,自己肯定就自認為聰明了。於是聰明萬分的劉宏,不準備當一個普天之下,莫非王臣,率土之濱,莫非王土的皇帝,而是要當一個把天下當成是可以買,又可以賣的私有財產。

天下數什麼最值錢?

前世的獵頭會說,是人才;房地產商會說,是土地。但是劉宏卻說,你們答的都不對,天下最值錢的,不是人才,不是土地,而是控製人才與土地市場流通的官爵。

是的,劉宏準備要把這漢朝最值錢的官位公開出售。為此,他還特別成立了一個賣官機構,叫萬金堂,掛出官職價格。

兩千石郡長,二千萬錢;四百石,四百萬錢。

部長級別,五百萬錢;三公定價千萬。

更雷人的還在後麵,如果你有錢,馬上一手交錢一手交官,價格公道,童叟無欺。如果一下子拿不出那麼多錢的,可以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就是先搞個首付,剩下的錢,等你上任去撈錢了,再慢慢還。

事實上,在漢朝曆史上,劉宏並不是第一個公開賣官的。首開此例的,是西漢被稱為鐵腕皇帝的劉徹。不過話說回來,兩人賣官本質有所不同。當初劉徹賣官,隻是騰出一小部分官爵賣,以補充軍需,沒辦法,他長期與匈奴作戰,燒錢多啊,如果再從老百姓身上敲詐,他這個皇帝肯定是當不久了。

劉宏賣官呢,他賣的不是一小部分,而是整個編製的三分之二。賣官得到的錢,不是納入國庫,當救命糧發給老百姓,或者供應邊境軍需。他得到的錢,全部納入自己的私人金庫。

當皇帝當到這個份上了,還真不容易呢。

而有了錢之後,又該做什麼呢?吃豬肉?這時候劉宏已經可以隨便吃肉了,但世上最不缺少的就是享樂和誘惑,所以開始覺得空虛寂寞冷的劉宏,就設立假市集、建流香渠、裸遊館、走鷹鬥狗,到了這一步,他已然跟路易十五的信條一樣:人生在世,隻要我過得好,哪管它洪水滔天。

不過,其實這樣也有好處。

因為隻有這樣視財如命又貪圖享樂的皇帝,才能聽得進他的歪理邪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