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有著遊戲係統的提示,司馬健義無反顧地率先垂入其中,剛一落地,就感覺自己的腳尖好像踢到了什麼,心中警鈴大作,猛然全身就趴在了地上一動不動。再之後,耳中就傳來密密麻麻金屬撞擊牆壁的聲音,那力道之強,將青石磚上的粉屑都打得簌簌飛落,蕩司馬健一頭一臉。
待聲音終於停歇之後,司馬健才聽到半空裏傳來魏延焦急的呼喊:“大哥,你沒事兒吧?”
司馬健擺了擺手,得知吊在半空中的魏延也沒有在攻擊範圍後,才小心翼翼地拿出一枚銅管,裏麵有暗紅的火星閃動。隨後他猛然對著火星吹了一口氣,那暗紅的火星就跳躍起來。接著,司馬健借著那火光撿起從洞口裏扔下的鬆脂火把,引燃後又小心翼翼地將那枚銅管收起來。
那枚銅管,就是各個武俠小說當中都會出現的火折子,也是司馬健在司馬家時的發明小作品。漢代的引火技術,還停留在硝石擊打火星的水平上,麵對盜墓這種需要快速照明的要求,沒有強力礦燈還行,但連個火折子都沒有,就完全歇菜了。
火折子這種類似於火柴的發明,似乎近代才會出現。但事實上早在南北朝時代,北齊的一班宮女便稀裏糊塗地發明了火折子。製造方法就是用很粗糙的麻紙,加入一些易燃的硫磺、火石之類的東西,揉卷成緊密的紙卷塞入柱狀的容器中,用火點燃後再把它吹滅。
這時候紙卷雖然沒有火苗,但能看到紅色的亮點在隱隱的燃燒,就象灰燼中的餘火,可以保持很長時間不滅。需要點火時隻要一吹就能使它複燃,不過吹是很有技巧的,需要突然、短促、有力,送氣量要大。
科學的解釋就是紙卷中含有了磷以及一些易氧物質,氣溫高的情況下,就會與氧充分接觸而起劇烈反應而燃燒。道理很簡單,一點都不神秘。
點燃火把之後,司馬健環顧一圈才發現自己腳底下到處都是長約兩寸的銅釘。顯然是自己剛才無意踢到了機關,觸發了連環弩射裝置。
不用看,司馬健也知道那東西,應該就是類似於後來諸葛亮發明的諸葛弩一類的弩機。但因為攻擊距離較短,力道也小,所以隻能發射這些兩寸短的銅釘。也由此這神器無法應用於軍伐戰場,隻能安置在墓穴當中防賊。
司馬健本來還想拆走一個,當做暗算敵人的陰招。但當找到那一排弩機後,便放棄了這樣的想法:那弩機寬大地比司馬健雙臂張開還長,陰人是不太可能了,砸人倒很合適。
更可惡的是,司馬健隨便撿起一枚銅釘之後,發現那銅釘的尖端都被淬了劇毒。這其中自然有戰國時代冶鐵技術不發達,而銅釘又比較柔韌,不太可能洞穿敵人身體,隻能依靠劇毒毒死敵人的緣故。但不管怎麼說,看到這東西後,司馬健還是又怕又恨。
怕的,自然不用多說,這墓穴當中果然步步驚險,一點都不亞於任何盜墓小說當中的‘大鬥’。
而恨的,就是這梁惠王也忒小氣了,死了也霸著那些財寶不撒手,還非要致人於死地:這太不講究國人溫良恭謙、禮貌待人的傳統了。
所以,司馬健轉手扔掉一枚破碎的發丘印,對著還在半空吊著的魏延喊道:“文長,今夜我兩兄弟就跟這舍命不舍財的老東西死磕下去了,非把他菊花裏的寶石摳出來不可!”
直到這時,司馬健才奇怪,吊在半空的魏延竟然還一句話都沒說。他不由奇怪上前,踢開那些銅釘向魏延問道:“文長,你怎麼了?”
魏延的聲音似乎很羞愧,待司馬健走到他身下後,他才急促地說了一句:“大哥,繩子要斷了!”
司馬健不由一驚,猛然一抬頭,就看到魏延那屁股就衝著自己狠狠地砸了下來!
“我擦!”司馬健瞬間感覺自己的肋骨好像完全被魏延坐斷了,哀嚎不已:“文長,你該減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