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紀英國詩人約翰·梅斯菲爾德對此抒情地描述:從巴拿馬地峽駛來的西班牙大帆船/在熱帶長滿棕櫚的綠海岸間航行/船上滿載貨物/有肉桂和葡萄牙金幣/有鑽石、黃玉、祖母綠和紫水晶……
巴拿馬運河每年承擔全世界5%的貿易貨運,有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用了運河。當然,美國是最大的受益者。統計顯示,在運河供國際使用的60年中,美國從運河征稅中攫取了450億美元的經濟收入,平均每年達7.5億美元。此外,運河每年為美國節約了9億多美元的運費。另有數字表明,僅1975年就有1.4萬艘輪船通過運河,其中70%來往於美國東西海岸港口。
目前,中國是僅次於美國的巴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也是第二大貨物來源國和第二大貨物目的國。巴拿馬第二大城市、世界第二大自由貿易區科隆港,已成為連通中國與拉美的重要貿易樞紐,95%以上的中國貨物從這裏發往周邊各國。
據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統計,2012財年發自或發向中國的貨物量占運河全部通過量的27.8%。中國至美國東部的航線是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隻的主要航線之一,貨運量占全部貨運量的22.3%。
航運主導權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貿易更趨活躍,貨運量大幅增加,而且越來越多的超大型船隻投入運營,巴拿馬運河的通航條件已無法適應發展的需要。
巴拿馬運河擴建計劃2006年10月22日經過投票獲得通過。巴拿馬計劃在運河的太平洋和大西洋兩端各新建一個可以通行超巴拿馬限製級船隻的船閘和配套設施。整個運河擴建工程總預算為52.5億美元,工期7年,擴建完成後,年貨物通過量將達到6億噸。今年4月,巴拿馬運河管理局已經宣布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已完成74.2%。
就在全世界展望“後巴拿馬時代”時,有兩大運河開鑿計劃令全球矚目,多個國家希冀在航運業中掌握主導權。
最引人關注的當屬尼加拉瓜運河計劃。關注點之一是該運河同樣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將貫穿尼加拉瓜全境,規劃長達286公裏,是巴拿馬運河長度的三倍多,耗資將超400億美元,計劃2014年年底開工,2019年部分通航,2029年全部交付使用,運力將超過巴拿馬運河;關注點之二是由中國企業家在香港成立的尼加拉瓜運河開發投資公司,獲得了尼加拉瓜國民議會的許可,贏得建造並運營這條運河的特許權,有效期為50年。今年5月,有主流媒體發布消息稱,俄羅斯也將加入尼加拉瓜運河的建設。
泰國克拉運河是又一個備受矚目的運河計劃。據說三四百年前就有開挖克拉運河的想法,近十多年來這個設想時常拿到桌麵討論。克拉運河位於泰國中南半島的克拉地峽,根據最新工程計劃,這條100公裏的人工運河貫通印度洋和泰國灣。今年3月,有報道稱,中國已確定投資開挖泰國克拉運河,再度引發熱議。隨後,所涉及的中國公司澄清說未參與籌建。不過,隨著中國—東盟自貿區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推進,對克拉運河的需求日益強烈,這也意味著克拉運河計劃有望成為現實。克拉運河開通後,東盟貿易區通向世界各地的貿易可不再通過馬六甲海峽,航程可縮短1000多公裏。有評價說:“隨著克拉運河的修建,東盟的‘鑽石十年’將更加燦爛輝煌,克拉運河則成為皇冠上的明珠。”
回望曆史,運河文明是人類文明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人類對自然的征服與利用,對未來夢想的追求。2600多年前,中國就開挖了世界最古老的人工運河——胥河。開掘於春秋時期、完成於隋朝、繁榮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的京杭大運河,更是堪稱世界上最古老的偉大工程之一,和巴拿馬運河、蘇伊士運河一並光耀史冊。
麵對下一個百年、千年,還會有多少跨海運河、內陸運河誕生呢,似乎難有明確的答案。可以肯定的是,和平與發展仍是時代主題,倡導合作共贏的理念,世界才會擁有美好的未來。(支點雜誌2014年7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