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實用穴位按摩療法效果好(2)(1 / 3)

(1)望診

望診是指對病人的觀察,包括精、氣、神、舌苔、舌質,以了解病人的病性、病變部位、正邪消長的情況。如病人麵色蒼白、目光暗淡、精神萎靡、反映遲鈍、言語無力,表明病人正氣已傷,病情較重。病人目光有神、精神正常、則正氣未傷,病情不重。舌苔白者多屬虛寒症,舌苔黃者多屬熱症,麵色赤紅者多屬實症,麵色蒼白者多屬寒症。

(2)問診

問診是指對病人及其家屬的詢問,了解發病時間、過程、既往病史情況。問詢的內容包括飲食、寒熱、大小便、睡眠起居,女性月經、白帶情況,家庭病史等。

(3)聞診

聞診是指聽病人的語聲、呼吸來了解病情的方法,如語聲高亢有力為實證,語聲低微細弱為虛症,氣促痰喘為實症、熱症。

(4)切診

切診是用食指、中指、無名指三個手指放在病人的手腕橈動脈搏動處,通過不同手指下的脈搏波動變化診斷疾病的方法。通過切脈可了解疾病的表裏、虛實、寒熱、盛衰。正常脈象搏動適中,緩和有力,脈搏整齊有節奏,一次呼吸之間搏動4、5次。而出現不同的異常脈象則表明發生了不同的疾病。

八綱

八綱是用“表、裏、虛、實、陰、陽、寒、熱“八個字做提綱,分析臨床症狀表現並進行診斷的方法。通過四診了解的症狀和體征,運用八綱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判斷。

(1)表裏

表裏是用來說明疾病所在部位的相對深淺的,如病在皮膚、肌肉、經絡,則是病在表麵;病在髒腑器官,則是病在裏;病在經脈,則是病在裏;病在絡脈,則是病在表。

凡外感“六淫”,出現頭痛、鼻塞、四肢關節酸痛、發汗、發冷、發燒等外感症狀均屬表症。要用解表法治。表症未能及時治療則可能轉化為裏症,表現為病邪由體表沿經絡向體內傳人,使髒腑受到侵害,如感冒發燒引起肺炎。

(2)虛實

虛實是指正氣與邪氣的盛衰強弱而言。虛症是指機體的各種生理功能低下所致的一些症候,多係各種慢性病之後、久病之軀表現出來的症狀,如麵色蒼白、精神萎靡、乏力體倦、心悸氣短、自汗盜汗、腹痛喜按、無舌苔、脈細無力等症候,年老體弱者多表現為虛症。虛症宜用補法治療。

實症是指病邪過盛所引起的症候。由於邪氣入侵,正邪相爭,表現出如高燒、興奮、麵紅耳赤、聲音高亢、腹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脈博宏大有力、舌苔厚等症狀。同時還有嘔吐、傷食、水腫、瘀血等病邪過盛的表現。青壯年人、新患病者多屬實症。實症宜用泄法治之。

(3)寒熱

寒熱是指病因和病症的性質。由於機體的機能過度低下或外感寒邪引起的症候屬寒症,宜用溫法治之,如畏寒怕冷,口渴喜飲,四肢發涼,麵色蒼白,小便清淡,大便稀溏,苔白質淡,脈搏沉遲。熱症是由於機體抵禦外邪侵入時功能過度亢進所表現出來的症候,如麵色潮紅,身熱喜飲,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宏大有力,搏動加快。熱症宜用清熱法治之。

(4)陰陽

陰陽是八綱的總綱,在臨床治療中,首先要分清陰陽,表、實、熱屬陽;裏、虛、寒屬陰。

麵色暗淡,身體倦怠,語音低微無力,四肢發冷,氣短少言,舌淡,脈沉細者屬陰症,宜選調補氣血的穴位以補法進行按摩。而精神亢奮,多言躁動,身熱氣粗,舌苔黃,脈宏大者屬陽症,以選退熱、清火、安神的穴位以泄法進行按摩治療。

7.穴位按摩治療原則

穴位按摩治療原則

穴位按摩治療疾病需采用一定的原則和方法,具體說來可以概括為:一,根據不同的臨床症狀表現;二,根據身體不同的部位;三,根據患者的體質情況;四,根據季節變換。

穴位治療的基本原則是:“複正祛”,“重在治本”,“急則治標,緩則治本”,“標本兼顧”,“補虛泄實”。

複正祛邪是指恢複機體內的正氣,驅除導致疾病發生的不利因素。疾病恢複的快慢,一方麵同身體的抗病能力有關,另一方麵同治療的效果有關,穴位按摩治療是通過調動機體的抗病能力來實現治療的。

辨別標本是指分清疾病的標本,一般說來,舊病為標,新病為本;表症為標,病因為本。在臨床治療中需根據病情的輕重緩急,急則治標,緩則治本。在按摩臨床治療中,大多數病人的病情不是很急,可以重在治本,標本兼顧。比如頭痛病人,經診斷屬於陰虛肝陽上亢型,頭痛為標,陰虛為本,治則平肝潛陽治頭痛,同時兼顧補陰以治本,這樣治療頭痛治愈後就不易複發,這就是以治標為主,標本兼顧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