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孩子有狀況?上班族媽媽也能輕鬆解決(2)(2 / 3)

朵朵今年上幼兒園大班了,越來越像個小大人。但最近,朵朵的一個變化讓媽媽程潔越來越覺得不對勁: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朵朵從幼兒園回來之後,總是喜歡告訴程潔,自己班的哪個同學又帶了新的玩具,誰又穿了一套漂亮衣服,誰又拿著新的電子產品在玩……最後還會頗有深意地說上一句:“哎,要是我也有就好了。”說完,朵朵就偷偷地瞄程潔幾眼。

朵朵的這些舉動令程潔覺得很詫異,她不明白朵朵什麼時候開始學會攀比了,為什麼這麼小就懂得物質追求;更不明白的是,朵朵還會使“小心計”了,學會偷偷察言觀色了。程潔故意裝作看不見,不理她,她也就不再提了,好像就忘了這回事了。

但程潔沒想到的是,朵朵根本就沒有忘記。朵朵的生日快到了。姥姥、奶奶、舅舅都打電話來問朵朵想要什麼生日禮物。程潔發現,朵朵在電話說的,都是她曾經跟自己要求過的、別的小朋友擁有的、自己沒有答應買給她的東西。程潔不禁有些意外:朵朵的小心思藏得真夠深的。看來她這攀比的心思有必要糾正一下了。

生日這天,朵朵如願收到了她所有要求的禮物。當然了,價格都不菲。生日的第二天晚上,程潔把朵朵叫到臥室,認真地問她:“朵朵,你昨天收到那麼多禮物,高興嗎?”朵朵有些平靜地回答:“高興。”程潔說道:“如果媽媽沒有猜錯的話,你心裏一直惦記著那些玩具、衣服,好像自己特別想要,但是當你真的拿到手裏了,又覺得好像也沒那麼喜歡,是嗎?你看,才第二天,你就不怎麼在意它們了。”朵朵想了想,點了點頭。程潔又問:“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朵朵不解,程潔解釋道:“這是因為,有了它們,也不能證明朵朵很厲害、很聰明,或者怎麼樣。所以,朵朵高興一會就忘掉了。其實真正令朵朵高興的不是這些東西,而是朵朵用聰明智慧取得了好成績,得了大紅花,幫助了別人。那是朵朵靠自己取得的榮譽,是真正屬於朵朵的,到那時,所有的同學都會羨慕朵朵,朵朵也會特別高興!”看著朵朵有些聽進去了,程潔又說道:“世界上有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衣服,如果能靠自己的努力買來,那才是最值得開心的。而不是跟同學比,看自己的父母給不給自己買。媽媽這樣說,你能懂嗎?”朵朵看了程潔半晌,說道:“媽媽,我能明白。可我怎麼才能自己買?”程潔親了親她,回答道:“隻要你現在好好上幼兒園,以後好好上小學、中學、大學,學習成績好,該學的本領都學到,那媽媽保證,你將來可以給自己買所有想要的東西!”朵朵也親了程潔一口:“知道了!我以後還要給媽媽買!”

孩子心中最初是沒有正確的價值觀的,隻覺得別人的東西好,自己也想要。這時,媽媽要引導孩子比一些比較有意義的東西,比誰更愛勞動,誰最愛幹淨,誰更願意幫助別人。這樣,孩子無形中就有了良好的價值觀。

媽媽也要注意,別讓自己的錯誤言行導致孩子染上攀比的“毛病”。比如,生活中不要過於追求物質生活,別總在孩子麵前討論品牌。女人愛美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回家之後難免跟老公討論幾句諸如“今天新來的同事背了一個prada的包”之類的話,或者無意中感歎“咱家要是也有一輛誰誰家那樣的沃爾沃就好了”……這樣“比來比去”的話說多了,孩子的思維方式就會受到媽媽的影響,總是將注意力放在物質的比較之上。

媽媽給孩子買玩具、衣服,也不要總是注重品牌,或者“非貴不買”。從媽媽的出發點來說,這可能是對孩子的愛。但實際上,媽媽每次都很注重品牌、價錢,這會影響孩子的消費觀和價值觀,使孩子認為自己就應該被包圍在名牌中間,過“有品質”的生活。俗話說“再富不能富孩子”,這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媽媽應該教給孩子的,是生存的本領和積極的心態,而不是如何用金錢來包裝自己。

另外,媽媽要避免孩子產生攀比心理,就要堅定原則。比如,當媽媽剛意識到孩子開始攀比的時候,就要立刻想辦法打消他這種心理,對於他所提出的要求,也不要滿足。假如媽媽第一次滿足了孩子,孩子接下來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的要求;而如若媽媽這次答應,下次不答應,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也很容易使孩子的價值觀混亂,搞不清楚到底怎樣是對怎樣是錯。

總而言之,孩子的攀比之風是千萬不能助長的。攀比的念頭一旦在孩子腦中生發,那就將是一個無窮無盡的課題,會占據孩子的很多精力。所以,媽媽要培養孩子正確的價值觀,讓他將精力放在更有意義的地方。

職場媽媽育子經

媽媽們之間在談話的時候,最好不要拿自己的孩子比來比去,尤其不要說“你女兒長得白,穿什麼都比我家的好看”之類的話,更別總把“貴”啊“便宜”之類的詞彙放在嘴邊。媽媽的言行會在孩子腦中形成相應的意識,要想讓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媽媽就要多用什麼樣的態度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