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齊乃是東吳曆史上赫赫有名的武將,為東吳平定山越之亂立下了汗馬功勞。
《三國誌?吳書?賀齊傳》中這樣評價賀齊的功勞:“山越好為叛亂,難安易動,是以孫權不遑外禦,卑詞魏氏。凡此諸臣,皆克寧內難,綏靜邦域者也。”
孫策點點頭,說道:“派人召大末縣長賀齊來山陰,我要見見他。”
然後,孫策又對徐琨和賈華說道:“你二人補齊兵馬,然後入護山越都督府聽用,受徐盛節製!”
二人拱手承諾。
議事結束後,花廳裏隻剩下孫策與張紘二人。
“子綱先生,我如今深感帳下文臣稀少。連護山越都督府的長史,參軍,還有會稽郡的太守,郡丞都沒有合適的人選。不知先生可有何法?”孫策開口向張紘問道。
張紘想了想答道:“主公可發布求賢令,命密碟司傳播天下。在主公轄下各郡郡治也可設立求賢館,以招納賢才,求賢館每月可將招納的賢才送往主公出評鑒,若有大才便用為守令,若有小才可用為丞長,庸才可為書佐小吏。”
孫策一聽,不由笑道:“此法大善。”
張紘微微一笑,又繼續說道:“至於現在,我倒是可以向主公推薦一位隱士高才!”
“哦,說來聽聽!”孫策感興趣的問道。
“此人名為高岱,字孔文,吳郡吳縣人。聰明通達,輕財重義。曾舉孝廉。因得罪許貢,隱於餘姚。”張紘緩緩開口說道。
孫策一聽是高岱,心中不禁對曆史上孫策的做法有些慚愧。
要知道,在真實的曆史上,高岱可是被孫策給殺掉了。
至於原因麼,倒是頗有些可笑。
孫策派人去請高岱,想要虛心求教。因為知道高岱精通《左傳》,所以預先閱讀,想要同高岱談論一番。
然而有人害怕高岱受到孫策的賞識而躍居高位,便趁機離間二人。
離間之人先對孫策說:“高岱認為您英武有餘,文采不足,您跟他講《左傳》,他如果回答說不懂,便是他瞧不起您了!”孫策暗記在心。
那人又對高岱說:“孫策為人,最不喜別人超過自己。他如果問你《左傳》的事,你就說不知道,這才合他的意。如果跟他講論辯難,可就危險了!”高岱信以為真。
孫策和高岱見了麵。孫策果然說起《左傳》,高岱連連回答不知道,不懂得。孫策發怒,以為高岱依恃才能,輕慢自己,把他關了起來。
聽說高岱被囚禁,他的朋友和當時好多人都在露天靜坐,請求孫策釋放他。孫策本無殺高岱之意,但登上高樓,看見幾裏地遠近,坐滿了請願之人。孫策討厭高岱能得眾人之心,下令殺了他。
所以說,高岱死得很冤枉,孫策自己也委屈。
至於離間之人,孫策心中有個大概的猜測,當然就是自己那個天性涼薄的弟弟咯。不過,曆史已經改變。
現在,碧眼兒大概才剛從江都到吳縣沒多久吧。
而且碧眼兒如今才十二歲,想必還沒有能力做這種事。
(一更,求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