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穴極泉、合穀、尺澤、肩髃、曲池、外關穴。
針法針極泉應使放電感傳至手指,刺合穀使針感傳至手指。其餘穴可用平補平瀉法。
症見下肢不遂的針灸療法
症狀患肢不能抬起,常伴有足內翻,足掌不能著地。
取穴委中、陰陵泉、昆侖、環跳、三陰交、陽陵泉、解溪、丘墟、照海穴。
針法針環跳、委中、三陰交時,均應使針感傳至足。可透刺照海。餘穴可施平補平瀉法。
症見尿失禁的針灸療法
症狀尿液不自主地流出。
取穴關元、氣海、太溪、陰陵泉。
針法關元、氣海施以毫針補法,可加灸,太溪宜用補法,陰陵泉宜用瀉法。
按摩療法
按摩療法又稱推拿療法,是我國古老的祛病健身方法,它是通過按壓、拿摩等手法作用於人體體表特定的穴位或部位,以調節機體的生理、病理狀態,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方法。按摩療法簡便易行,不需耗費過度的精力,不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也不會產生明顯的不良反應,所以深受廣大腦血管患者的歡迎,是臨床中常用的治療手段之一。
按摩治療腦血管病療效好
按摩療法不僅可治療跌打損傷、腰膝酸痛,對防治心腦血管病也能起到調節神經、肌肉,擴張局部血管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降壓和改善頭暈、失眠等症狀的效果。這一點已為大量的臨床報道所證實。用雙手拇指指腹分別按揉足心湧泉穴100下後,不僅會頓覺頭部輕鬆,複查血壓也可降低4.5~10毫米汞柱。那麼,為什麼按摩療法會有降血壓作用呢?實驗證明,按摩可導致一部分細胞內的蛋白質分解,產生組織胺和類組織胺物質,使人體內的毛細血管擴張開放,使肌肉斷麵每1平方毫米中的毛細血管數由按摩前的31個增加到1400個。由於毛細血管的增加、管徑的增大,使血液循環得以改善,血壓得以下降。通過按摩,可以調整微血管的收縮和舒張作用,能擴張皮膚等組織的毛細血管,開放肌肉中閉塞的毛細血管,降低血管的外周阻力,解除腦部小動脈痙攣,促使血壓下降。有學者研究認為,按摩療法可以緩解大腦的緊張度,促使大腦皮質的興奮與抑製達到平衡,有助於緩解頭暈、頭痛,改善睡眠,同時有利於血壓下降,防治腦血管病。中醫認為,得當的按摩方法可以疏通經絡、通暢氣血、平肝潛陽、醒腦安神、滋補肝腎、調和陰陽,所以對各種類型的腦血管病均有一定的療效。
掌握正確的取穴定位方法
人體穴位分布都有一定的位置,在取穴時應當采取正確的方法。穴位的定位方法有以下4種:
◎骨度分寸定位法
骨度分寸定位法又稱骨度分寸法,即以骨節為主要標誌來測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長短,並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為定穴的標準。骨度分寸法的優點在於取穴準確,不論男女、老幼、高矮、胖瘦等體型的人均能適用。
◎自然標誌取穴法
根據人體自然標誌而定取穴位的方法稱“自然標誌定位法”。人體自然標誌有兩種:一種是不受人體活動影響而固定不移的標誌。如五官、指(趾)甲、乳頭、肚臍等,稱為“固定標誌”;一種是需要采取相應的動作姿勢才會出現的標誌,包括皮膚的皺襞、肌肉部的凹陷、肌腱的暴露處以及某些關節間隙等,稱為“活動標誌”。自然標誌定位法是常用的取穴方法,如兩乳中間取膻中,握拳在掌後橫頭後取後溪等。
◎手指同身寸取穴法
以自己的手指為標準來定取穴位的方法稱為“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因各人手指長度、寬度與其他部位有著一定的比例,所以可用本人的手指來測量定穴。
(1)中指同身寸法:是以中指中節屈曲時內側兩端紋頭之間寬度作為1寸,可用於四肢部取穴和背部取穴。
(2)拇指同身寸法:以拇指指間的橫向寬度作為1寸,適用於四肢部。
(3)橫指同身寸法:又名“一夫法”,是將食、中、無名指、小指並攏,以中指中節橫紋處為準畫一水平線;橫向寬度為3寸,適用於頭、軀幹、四肢部。
◎簡便取穴法
簡便取穴法是一種簡便易行的方法,如垂手中指端取風市,兩手虎口自然平直交叉,在食指端到達處取列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