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1 / 1)

“或許跟你們講這些有點早了,不過還是先讓你們吃顆定心丸吧!”頓了頓,鍾教授問到,“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您剛才說了‘多重人格’和‘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病因和治療,也就是說,你確認了肖夢盈同學……”

“嗯……當然,要確診必須到專門的醫院做全麵的檢查,不過,我基本可以斷言,她患上多重人格,也就是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可能性極高!”頓了頓,鍾教授接著解釋道,“病人通常具有一連串和其他神經症以及精神疾病相似的症狀,如焦慮障礙,人格障礙,精神分裂症,情感性障礙和癲癇。大多數病人有抑鬱,焦慮,恐懼,驚恐發作,軀體不適,性功能障礙,飲食障礙以及創傷後應激等症狀。常見自殺觀念,企圖以及自傷。許多病人在某些時候有精神活性物質濫用。人格轉換和間斷性遺忘障礙常常使得病人的個人生活一團糟。由於不同人格之間的相互作用,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病人時常報告聽到內心的對話和其他人格評論和針對病人的聲音。這些聲音被認為是幻聽。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具有一些特征性的症狀,包括症狀表現的波動;社會功能的波動,即從十分能幹到無能;嚴重的頭疼和其他軀體疼痛;時間定向障礙;時光倒流;遺忘;人格解體和失去現實感。人格解體是指沒有真實感,從自我中脫離,遊離於個人身體和精神活動之外。病人對自己的生活感覺像一個旁觀者,對於自己的觀察由於在看一部電影。人格解體是指對熟悉的人或環境感到陌生或不真實。”

“不夠這些並不是必須的。更重要的是,分離性身份識別障礙的病人常被告知他們所作過的一些事和行為,但是對此病人無法回憶。他們可以發現一些無法解釋和認同的東西,後果,筆跡;他們會將自己稱作“我們”或用第三人稱,他、她或者他們稱呼自己;他們對6到11歲所發生的事記不清。病人對童年早期經曆的遺忘是常見而廣泛的。單就這些特征來說,她很符合。另外,對她催眠之後,確實出現了三個人格出現的情況。對,是三個!”

說到最後,鍾教授有意強調了一下。這一下強調,震驚了陳立和顏雪,他們沒想到,夢盈一個人的身體裏,居然容納了三個“靈魂”。

“那第三個人是誰?”他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問到。

“這個,我隻知道是男生,年齡應該和你們相當。至於是誰,他沒回答,我當然也沒法知道了。”

一陣沉默。

最後,還是鍾教授開口了:“基本情況就是這樣,關於她的其他秘密,比如童年經曆,還有第三個人格,就要靠你們去發掘了!給你們一個建議,如果有記載著她經曆的日記、日誌,或者哪怕是照片、錄像,對於她都是有幫助的。好了,今天就到這吧!祝你們好運!”

陳立若有所思地點點頭,他覺得鍾老師的最後一句話是有所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