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對於於臨清濟寧開設河關的事情,楊朱翊鈞以中旨的形式允許了,同時臨清鈔關撤銷,並入臨清河關,設置山東河關衙門,何成梁為河關巡按,並且提出除三成上交內庫之外,其餘部分都遞解與巡按山東禦史衙門與濟南兵備使衙門共同掌管,刨去必要開支,其餘部分均作為魯軍軍餉來源。
對於最為主要的戰報,朝廷的回應卻讓何成梁略感意外。朝廷的聖旨以山東總兵楊肇基救援不及時,導致衍聖公被俘為由,降其為山東參將,統領魯軍,何成梁訓練魯軍有功,且及時組織叛亂蔓延,然指揮作戰多有不當,隻是官兵死傷過重,不賞不罰雲雲。
究竟是何成梁投向京城的銀彈起了作用,還是朝堂諸公幡然醒悟,決意成全何成梁,亦或是皇帝聖明,故而何成梁完全沒有受到任何的處罰,反而還多了一項職務。不過何成梁自己卻清楚的知道,如果非要找原因的話,估計隻能是最後一條皇帝聖明了。
通過在京城的人傳來的消息彙合起來,何成梁知道其實自己現在真的是眾矢之的了,不久之前的朝會,朝堂之上,除了一部分不肯聲的人之外,幾乎每個人都在大罵何成梁,而彈劾的奏折居然達近百件——何成梁已經破單次被彈劾紀錄了,幸好那些位居朝堂的人大多比何成梁還不懂軍事,不知道何成梁故意延遲救援滋陽的行為和險惡用心,不然估計他會被彈劾的更慘。
眾人彈劾何成梁的主要原因集中於兩點,一是河關,而是土地問題。然而讓大家沒有想到的是,朱翊鈞的倔脾氣又上來了,他對左右從道:“何柱國不過一小小巡按,居然讓這麼多的人彈劾,其人過大奸大惡麼?朕看不是,反倒是這些位居廟堂之人用心不良!”
於是便出現了皇帝以中旨的形式準開河關,且叫何成梁提出的上交戶部三成稅收的部分留給了山東地方,而何成梁卻沒有收到任何的處罰。
“朱翊鈞,想必你也和我一樣,抱著決不妥協的心思吧!”何成梁翹首北望,感慨道,當然,他也隻敢在心裏管萬曆叫朱翊鈞。
處理完諸多事務,時間便到了七月底了,何成梁打算回去了,再不回去,中秋節就隻能是一個人過了——要知道在這個時代,中秋節差不多和春節的地位是一樣的,都是家人團聚的日子,何成梁可不想讓舒清等人說自己沒良心。
不過,這次回去,何成梁還是打算繞道而行。按說從東平州直接到肥城然後便可回濟南了,然而何成梁確一路向東而去,目的地曲阜。
他要去找孔尚賢“談談心”,根據楊肇基的奏報,何成梁估摸著孔尚賢怕是患上了“戰後心理綜合症”,必須得好好跟他談談。
在濟寧州,何成梁先見到了楊肇基,吩咐他留下一部兵丁,其餘的都暫時帶回濟南,楊肇基又向何成梁抱怨了一番被孔尚賢鄙視的事情,何成梁覺得這個老將軍倒是性情中人,寬慰道:“老楊啊,你甭往心裏去,說句不當說的話,如今的大明,隨便一個文官他也看不起武將,更別說整個士林的名義領袖,孔聖的後裔衍聖公了。不過你也別擔心,到了魯軍裏麵,除了我一個人,便沒有了文官,你不會再受氣了,你說那些個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人,這也瞧不起,那也看不上的,真到了關鍵時刻,跑的比兔子還快,我呸,憑什麼啊!”
何成梁這番話很對楊肇基的胃口,不過聽著聽著似乎何成梁把自己也給罵進去了,楊肇基不由得有些不好意思,殊不知,何成梁可沒把自己當成讀了一輩子聖賢書的人,他頂多就讀了三年,水平嘛,估計連秀才都不如。
此間事了,何成梁便朝著曲阜而去了。
“下官見過衍聖公!”在衍聖公府已經略顯破敗的客廳,何成梁見到了孔尚賢。
“何大人不必多禮,鄙舍簡陋,倒叫何大人委屈了!”孔尚賢淡淡的說道。
看似謙虛的話聽在何成梁的耳裏卻也不是滋味,一時間場麵有些尷尬起來。
“不知道何大人到老朽家中有何指教?”良久之後,孔尚賢問道。
“哦,是這樣的,下官聽說此次徐匪作亂,孔府上下蒙受了巨大的災難,其中不少人...故而下官特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