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肢體麻木。常見手指、足趾麻木或皮膚如蚊行感或項背肌肉緊張、酸痛。部分病人常感手指不靈活。一般經過適當治療後可以好轉,但若肢體麻木較頑固,持續時間長,而且固定出現於某一肢體,並伴有肢體乏力、抽筋、跳痛時,應及時到醫院就診,預防中風發生。
(6)出血。較少見。由於高血壓可致動脈腦硬化,使血管彈性減退,脆性增加,故容易破裂出血。其中以鼻出血多見,其次是結膜出血、眼底出血、腦出血等。據統計,在大量鼻出血的病人中,大約80%患高血壓。
綜上所述,當病人出現莫名其妙的頭暈、頭痛或上述其他症狀的,都要考慮是否患了高血壓病,應及時測量血壓。若已證實血壓升高,則趁早治療,堅持服藥,避免病情進一步發展。珍菊降壓片為中西醫複合製劑,除了平穩的降壓作用外,對高血壓病患者表現的頭暈、頭痛、耳鳴、心悸、肢麻、失眠等症狀有明顯的改善。
老年人高血壓病有哪些特點
世界衛生組織(WHO)規定:年齡在60歲以上,血壓值持續或非同日3次以上血壓測量結果是收縮壓≥140mmHg(187千帕)或舒張壓≥90mmHg(120千帕)者稱為老年人高血壓病。
老年高血壓病人作為高血壓病的一種特殊群體,近年來對它的研究與防治受到重視。流行病學調查提示,老年人高血壓患者,其糖尿病、主動脈鈣化、心肌梗死、腦卒中、間歇性跛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於同齡血壓正常的老年人。且收縮壓隨年齡而增高,發生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較舒張壓升高的危險性更大。另外,老年人高血壓在臨床表現、治療及預後等方麵具有某些特殊性。老年人高血壓大多屬於輕型,惡性或急進型者罕見。老年人高血壓比年輕者相比較多合並有其他慢性病,尤其是糖尿病。
老年人高血壓在臨床表現方麵具有以下特點:
(1)收縮壓高而舒張壓不高。以前認為舒張壓增高比收縮壓增高更具有危險性,而且臨床上也常把收縮壓升高看成是一種由於人的自然衰老,血管彈性減退所致的良性過程。但近年來流行病學資料顯示,老年高血壓患者收縮壓越高,心腦血管並發症就越多,死亡率就越高,特別是腦卒中更為多見。因此,收縮壓升高也是十分危險的。
(2)血壓波動大。由於老年人存在不同程度的器官退化性病變,體內各種血壓調節機製敏感性降低,導致老年人血壓波動大,尤其是收縮壓。血壓波動不僅在長時期內較明顯,在24小時內的波動也大於年輕患者。而且季節性波動較大,一般表現為夏季低、冬季高。
(3)體位性低血壓。一般認為發生體位性低血壓與老年人壓力感受器調節血壓的功能減退有關。如臥位高,坐位低;睡眠時低,睡醒時高;排大小便時高。也有人認為這個情況與老年人植物神經對體位變換的調節失常有關。
(4)並發症多且嚴重。老年人高血壓患者血管功能障礙明顯,心排血量降低,因此是冠心病、腦卒中的主要危險因素。另外,老年人腎功能異常在伴有高血壓時發生更早更嚴重的臨床異常表現。
(5)假性高血壓。老年人用間接測壓法測量血壓,由於氣囊壓不住僵硬的肱動脈,有時可有讀數過高,產生“假性高血壓”。
對於輕度收縮壓增高者,我們主張采取非藥物治療,若非藥物治療無效,收縮壓增高明顯者,則應給予藥物治療。對於單純收縮壓增高者,首選何種藥物為佳,目前尚無統一意見,多數傾向首選噻嗪類利尿劑。若無效則應進行聯合用藥或階梯治療方案。也有人主張用中草藥製劑。
但由於老年人這個群體的特殊性,我們在進行藥物治療時,應特別注意降壓藥的副作用。因老年人代謝和內環境平衡功能呈生理性退化,故可影響藥物的分布、代謝和排泄。對降壓藥物的選擇,應盡可能選用降壓效果好、副作用小的藥物,並且從較小劑量開始,根據病人的情況確定是否增減劑量。不論選用何種降壓藥,均應從小劑量開始,並根據血壓波動情況,及時調整藥物劑量和用藥時間,同時還應定期檢查患者的心、腦、腎功能,注意藥物的副作用。
人體血壓為什麼會升高
人體血壓的升高與降低受人體內多種調節因素的影響和控製,要想知道血壓為什麼會升高,就必須知道人體內的血壓是怎樣調節的。
人體血壓的調節受通過神經和體液兩大因素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