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隔薑灸可參照隔薑灸關元、氣海的方法。
2.隔鹽灸取幹淨的食鹽適量,研為細末填臍內,上置小艾炷或中艾炷施灸,以局部溫熱舒適為度,每次灸3~5壯,隔日1次。
四、灸大椎、風門
大椎是督脈經穴,為諸陽經與督脈之交會穴,有總督諸陽的作用,具有振奮人體陽氣、強壯保健、清腦寧神、退熱鎮靜的功效,主要用於呼吸係統疾病的防治及五勞七傷、諸虛百損、熱性病、癲狂癇證等,為保健之要穴。
風門為足太陽經穴,又是與督脈的交會穴,灸之具有宣通肺氣、疏散風邪、調理氣機之功效,主要用於防治呼吸係統的各種疾病如感冒、咳嗽、氣喘、鼻病等,亦為常用保健穴之一。
常用灸療方法有艾條溫和灸、艾炷直接灸和隔薑灸法。
1.溫和灸以局部溫熱舒適為度,每次5~10分鍾,隔日1次。
2.直接灸艾炷如棗核大,每次5~7壯,隔日1次。
3.隔薑灸取0.2~0.4厘米厚生薑片,針刺數孔,置於穴位上,以棗核大小艾炷灸之,隔日1次。
五、灸身柱
身柱穴為督脈之脈氣所發,在背部正中第三胸椎棘突下,接近肺髒,屬督脈,通於腦髓,名為身柱,含有全身之柱之意,它有理肺氣、補虛損、解疔毒、寧神誌之功效,臨床常用於治療神經係統疾病,如神經衰弱、頭痛、腦血管病、癲癇等,以及兒科的小兒消化不良、泄瀉、食欲不振、哮喘等,此外常灸身柱尚可以用於防治感冒。灸治可用溫和灸、直接灸或隔薑灸。
六、灸腎俞、命門
腎俞屬足太陽膀胱經,為腎之背俞穴。腎為先天之本,為人身精氣出入之源泉。本穴是養生保健主穴之一,有補益腎氣、強腰健腦、強壯身體之功效,常用於老年人,腎虛體弱者,以及生殖泌尿係統疾病的防治,如遺尿、遺精、陽萎、月經不調、腰膝酸軟、耳鳴、耳聾等。
命門屬督脈經,為生命之門,具有補腎壯陽之功,為強壯保健要穴之一,多用於腎虛及各種虛寒病證,如五勞七傷、虛損腰痛、尿頻、遺尿、陽萎、早泄等。
二穴灸法可用溫和灸10~15分鍾,每日或隔日1次;或直接灸,每穴5~7壯,隔日1次。
七、灸膏肓
膏肓屬足太陽膀胱經,為古代常用養生保健穴之一,有調理肺氣、益氣補虛的功效,灸之可防治肺癆、咳喘、遺精等證。
灸治可用直接灸每穴5~7壯;溫和灸15~30分鍾。
八、灸湧泉
湧泉是足少陰經井穴,灸之有寧神醒腦、補腎益精、調理肝氣、保健益壽的作用,是老年保健要穴。灸治可用溫和灸、直接灸或隔薑灸。
九、灸絕骨
絕骨為八會穴之髓會,具有補腎益精、強壯筋骨之功效,常灸絕骨配足三裏穴可預防中風,防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灸治可用直接灸每穴3~5壯;溫和灸每穴5~15分鍾。
灸法秘方驗方精選
曆代中醫文獻所載針灸處方數以千計,近代製定的針灸處方,其數量也相當可觀,幾乎涉及所有的病種,一病一證多方,或一方治療多病多證的現象很普遍,體現了中醫同病異治、異病同治的辨證施治思想,使針灸處方具有明顯的中醫特色。但針灸處方在臨床運用過程中又必須與刺灸法密切聯係,沒有刺灸法的正確配合,就會使處方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甚至出現逆反的作用,體現了針灸具有明顯的刺灸特色。現將臨床常用的驗之有效的針灸處方介紹如下。
一、保命延壽方(《扁鵲心書》)
處方:關元、氣海、中脘、命關。
用法:依次灸關元、氣海、中脘、命關(食竇穴),每穴灸10~15分鍾或灸5~10壯,亦可用針,均淺刺1寸左右。
功用:培補元氣,益腎固精。
主治:年老氣血虛弱之證,如少氣、懶言、心悸、怔忡、頭暈、耳鳴、倦怠乏力、食少、四肢欠溫,舌質淡,苔薄白,脈細弱。亦可用於無明顯症狀者,其目的是保健。
加減:心悸、怔忡加內關、神門以益心氣,安心神;頭暈、耳鳴加百會、風池以益髓填腦;食少加足三裏以健運脾胃之氣。
二、補氣益血方(《現代針灸醫案選·薑德緒》)
處方:足三裏、三陰交、絕骨、血海。
用法:各穴均用平補平瀉法,以補為主,針刺每次留針30分鍾,灸療每穴可7~14壯,可隔一天針灸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