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常用針灸方法(6)(1 / 3)

耳針療法

耳針療法是在耳廓穴位上用針刺或其他方法進行刺激,從而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其治療範圍較廣,操作方便,且對疾病的診斷也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為了便於國際間的研究和交流,我國製定了《耳穴名稱與部位的國家標準方案》。

一、耳與經絡髒腑的聯係

耳與經絡之間有著密切的聯係,手太陽、手足少陽、手陽明等經脈、經別都入耳中,足陽明、足太陽的經脈則分別上耳前、至耳上角。六陰經雖不直接入耳,但都通過經別與陽經相合,而與耳相聯係。因此,十二經脈都直接或間接上達於耳。奇經八脈中陰蹺、陽蹺脈並入耳後,陽維脈循頭入耳。所以《靈樞·口問》說:“耳者,宗脈之所聚也。”

耳與髒腑的關係密切,如《靈樞·脈度》說:“腎氣通於耳,腎和則耳能聞五音矣。”《難經·四十難》說:“肺主聲,令耳聞聲。”後世醫家在論述耳與髒腑的關係時更為詳細,如《證治準繩》說:“腎為耳竅之主,心為耳竅之客。”《厘正按摩要述》曰:“耳珠屬腎,耳輪屬脾,耳上輪屬心,耳皮肉屬肺,耳背玉樓屬肝。”進一步將耳廓分為心、肝、脾、肺、腎五部,說明耳與髒腑在生理功能上是息息相關的。人體的內髒或軀體發病時,往往在耳廓的相應部位出現壓痛敏感、皮膚電特異性改變和變形、變色等反應。參考這些現象來診斷疾病,並通過刺激這些部位可防治疾病。可見,耳不僅與髒腑的生理活動有關,而且與其病理變化也是不可分割的。

二、耳廓表麵解剖

耳廓分為凹麵的耳前和凸麵的耳背,其體表解剖(見圖4-52)。

耳輪耳廓卷曲的遊離部分。

耳輪結節耳輪後上部的膨大部分。

耳輪尾耳輪向下移行於耳垂的部分。

輪垂切跡耳輪和耳垂後緣之間的凹陷處。

耳輪腳耳輪深入耳甲的部分。

耳輪腳棘耳輪腳和耳輪之間的軟骨隆起。

耳輪腳切跡耳輪腳棘前方的凹陷處。

對耳輪與耳輪相對呈“Y”字型的隆起部,由對耳輪體、對耳輪上腳和對耳輪下腳三部分組成。

對耳輪體對耳輪下部呈上下走向的主體部分。

對耳輪上腳對耳輪向前上分支的部分。

對耳輪下腳對耳輪向前下分支的部分。

三角窩對耳輪上、下腳與相應耳輪之間的三角形凹窩。

耳舟耳輪與對耳輪之間的凹溝。

耳屏耳廓前方呈瓣狀的隆起。

屏上切跡耳屏與耳輪之間的凹陷處。

對耳屏耳垂上方、與耳屏相對的瓣狀隆起。

屏間切跡耳屏和對耳屏之間的凹陷處。

輪屏切跡對耳輪與對耳屏之間的凹陷處。

耳垂耳廓下部無軟骨的部分。

耳甲部分耳輪和對耳輪、對耳屏、耳屏及外耳門之間的凹窩。由耳甲艇、耳甲腔兩部分組成。

耳甲腔耳輪腳以下的耳甲部。

耳甲艇耳輪腳以上的耳甲部。

外耳門耳甲腔前方的孔竅。

圖4-52耳廓表麵的解剖

三、耳穴的分布特點

耳穴(auricularpoint)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一些特定區域。耳穴在耳廓的分布猶如一個倒置在子宮的胎兒,頭部朝下臀部朝上。根據形如胚胎的耳穴分布圖(見圖4-53)可以看到:與頭麵相應的耳穴在耳垂和對耳屏;與上肢相應的耳穴居耳舟;與軀幹和下肢相應的耳穴在對耳輪體部和對耳輪上、下腳;與內髒相應的耳穴集中在耳甲,其中與腹腔髒器相應的耳穴多在耳甲艇;與胸腔髒器相應的耳穴多在耳甲腔;與消化道相應的耳穴多在耳輪腳周圍。

圖4-53耳穴分布規律圖

四、耳穴部位和主治

為了方便準確取穴,《國標》按耳的解剖將每個部位劃分成若幹個區,共計有91個穴位。

耳廓分區及耳穴定位圖4-54、圖4-55。

圖4-54耳廓分區示意圖

(一)耳輪部穴位

將耳輪分為12個區。耳輪腳為耳輪1區;耳輪腳切跡到對耳輪下腳上緣之間的耳輪分為3等份,自下向上依次為耳輪2區、3區、4區;對耳輪下腳上緣到對耳輪上腳前緣之間的耳輪為耳輪5區;對耳輪上腳前緣到耳尖之間的耳輪為耳輪6區;耳尖到耳輪結節上緣為耳輪7區;耳輪結節上緣到耳輪結節下緣為耳輪8區;耳輪結節下緣到輪垂切跡之間的耳輪分為4等份,自上而下依次為耳輪9區、10區、11區和12區。

1.耳中

【部位】在耳輪腳處,即耳輪1區。

【主治】呃逆、蕁麻疹、皮膚瘙癢症、小兒遺尿、咯血、出血性疾病。

2.直腸

【部位】在耳輪腳棘前上方的耳輪處,即耳輪2區。

【主治】便秘、腹瀉、脫肛、痔瘡。

3.尿道

【部位】在直腸上方的耳輪處,即耳輪3區。

【主治】尿頻、尿急、尿痛、尿瀦留。

4.外生殖器

【部位】在對耳輪下腳前方的耳輪處,即耳輪4區(見圖4-55)。

圖4-55耳穴定位示意圖

【主治】睾丸炎、附睾炎、外陰瘙癢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