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中老年保健按摩手法(3)(3 / 3)

①側掌擦法:掌挺伸,指並攏,小魚際掌側著力。用於腰背脊側、腰骶及四肢部(見圖3-15)。

②全掌擦法:腕略屈,指並攏,全掌用力,沿體軀軸向或橫向施術。用於脊背、腰骶及胸腹部(見圖3-16)。

圖3-15掌側擦法圖3-16全掌按法

(2)臨床應用:擦法是一種柔和溫熱的刺激,具有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健脾和胃等作用。常用於內髒虛損和氣血功能失常的疾病,其活血通絡作用較強。

9.理法用單手或雙手著力於一定部位,循肌肉、骨骼的縫隙快速按捋,或挾持指(趾)理捋,稱之“理法。”

(1)操作要領:沉肩垂肘,前臂發力,動作靈活,勁力均勻,雙手施術,對稱用力,速度快捷。

①理肢法:並兩手拇指直伸下壓著力,餘指屈握肢體,自腋下或臀後向手、跟部捋理(見圖3-17)。

②理指(趾)法:一手握腕(踝)上,一手屈握諸指,用食、中指中節間挾持其指(趾)根的上下或兩側往外端用力扯捋滑出。依序捋理各指(趾)。亦可以拇指腹與屈曲食指橈側相對捏擠捋動(見圖3-18)。

圖3-17理肢法圖3-18理指(趾)法

③理肋法:兩手拇指腹分別著力於脊旁或胸骨側,餘指展伸扶持,分別按肋序沿肋間隙向腋中線理捋。(見圖3-19)

(2)臨床應用:本法具有通經活絡,舒筋活血,寬胸理氣,疏肝泄滯的作用。常用於肢體麻木、脊背痛、脅肋疼痛等。

10.□法握拳,用第五掌指關節背側著力於治療部位上,前臂做主動的擺動,帶動腕關節的屈伸和旋轉,使產生的力作用於治療部位上,稱為“攘法。”

(1)操作要領:沉肩屈肘,小魚際掌側著力要實,指隨掌腕外翻自然展伸發力,裏轉時指隨之屈握發力,動作節奏連貫,勁力深透,不可滑動摩擦或翻轉拍打。用於頸肩、腰背、四肢(見圖3-20)。

(2)臨床應用:□法壓力大,接觸麵也較大,具有舒筋活血、滑利關節、緩解肌肉痙攣,促進血液循環及消除肌肉疲勞等作用,可用於治療風濕酸痛、肢體癱瘓、關節僵硬、肌膚不仁及軟組織損傷等疾患。

11.振法用手指端或掌麵著力於一定部位、穴位,連續不間斷地快速顫動發力,稱之“振法。”

(1)操作要領:屏氣凝神,臂及腕指挺伸蓄力,觸壓適度,靜定發力產生不隨意的振顫,不可故意抖顫或滑移著力點。

①指振法:中指挺伸,指端著力於穴位、部位,食指附壓中指背以穩固加力,前臂、腕掌挺伸靜止發力。適用於頭麵、胸及背部(見圖3-21)。

②掌振法:沉肩伸肘,腕背屈蓄力,掌麵著力,靜止發力。用於胸、腹、腰背(見圖3-22)。

(2)臨床應用:振法適用於全身各部位和穴位,本法具有鎮靜安神、理氣和中、消食導滯、調節腸胃功能等作用,治療頭痛、眩暈、失眠、胃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疾病。

12.壓法用前臂尺側膊或肘端著力於一定部位、穴位,下壓施術,稱之“壓法。”

(1)操作要領:沉肩屈肘,著力由輕到重逐漸加力,勿傷骨節。

①膊壓法:前臂尺側膊部著力於施術部位下壓,做持續搖動揉壓。用於腰背及股部(見圖3-23)。

②肘壓法:肘鷹嘴端著力,由輕至重持續或間歇下壓。用於腰及臀部(見圖3-24)。

圖3-23膊壓法圖3-24肘壓法(2)臨床應用:壓法刺激強,適用於腰臀部,具有溫中散寒,疏經通絡的功效。膊壓法,常用於腰臀部肌肉較豐厚的部位,治療腰臀部肌肉強硬、酸痛、板滯、運動障礙等;肘壓法,常用於腰背部、大腿後側等部位,治療頑固性腰腿痛、肌肉僵痛、脊柱強直等症。

13.叩法用指端或虛拳著力於一定部位,做有節律的敲擊,稱之“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