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善外部籌資環境
從政府角度而言,應該進一步關注中小企業負債籌資難的問題,通過健全法律法規來維護企業負債籌資的權益,使中小企業負債籌資有法可依,同時采取一係列的措施和決策,使中小企業負債籌資走上程序化、規範化、法律化的有效之路,而且政策出台必須從中小企業角度出發,使政策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另外,政府還應該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信用擔保體係,增加在這方麵的投資和財政支持,並且鼓勵發展麵向中小企業的資本市場,讓中小企業通過信用擔保使負債籌資更加容易。從金融機構角度而言,應該繼續深化改革,減少或者降低中小企業貸款的條件限製,做到與大型企業一視同仁,把中小企業貸款作為工作進一步發展的突破點,結合中小企業的特點采取多種形式的優惠政策。在金融機構摘掉“有色眼鏡”的同時,通過對中小企業的資信評估,使有還債實力、急需資金的中小企業不被歧視作為工作的重心。
2 中小企業應提升自身的融資償債能力
現實中,很多金融機構不願意對中小企業放貸,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對中小企業的不信任,懷疑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所以,解決中小企業籌資難不能僅僅提高外部籌資環境的質量,而應該立足於企業,提高自身的融資償債能力,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中小企業應該突破自身的局限性,把眼光看遠,讓發展更有目的性,多向成功的企業學習,不斷實現產品和服務的優化升級。更為重要的是,企業應該加強對負債籌資的管理和研究,加強與銀行的溝通交流,提高企業的信譽形象從而提高負債籌資能力。
3 管理者應調整負債籌資的理念
中小企業應該樹立現代企業發展的理念,不應該把負債籌資當成企業危機時刻的最後一方良藥,而應該作為強身健體的日常運動,應該意識到負債籌資在企業籌資中的積極作用與消極影響,不要讓負債籌資成為企業發展的一種依賴。正確的態度應該是適度負債,做到不偏不倚,根據企業發展現狀和長遠規劃決定負債籌資的數額和時間。財務人員和企業決策者應該把風險意識貫穿於財務管理工作的始終,樹立風險意識,做好具有實際操作性的風險規避方案。建立起完整的財務風險機製,區分風險的責任。建立一套規範、全麵的預警財務風險的管理製度,加強風險的發現、監控和預警管理。隻有這樣,企業麵對突發的財務危機才能不至於陷入被動。
4 采取多元化負債形式
企業不應該把過多的負債籌資都壓在銀行貸款中,單一的負債籌資形式不僅約束了企業的籌資能力還會加大企業負債籌資的風險。除了常規的負債籌資形式,企業也可以適當采用內部員工的資源以及吸收民間資本等不同的形式來融資。同時企業應該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和相關的融資理論計算出一條資本成本低、多種渠道的負債籌資方式。
5 優化資本結構,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中小企業應該不斷提高資本結構的質量,適度減少負債在融資中的比重,合理增加權益性資本的比例,從而實現風險與報酬的最佳配置比例。企業在把握負債比重和長短期負債比重的時候應該考慮以下幾方麵:第一,了解企業的發展狀況。如果企業正在起步階段,未來的發展存在不穩定性,籌資風險大,為了降低財務風險,應該減少負債籌資的比例;處在成長期的企業,為了利用負債的財務杠杆效應可以加大負債籌資的比例;成熟期企業籌資狀況良好,有了大量現金流的時候則可以進一步加大負債比例,以促進企業產品的升級換代。第二,資產的類型比例。長期資產比較多的企業應該減少短期負債的比例,多使用長期負債;相反,流動資產比較多的企業應該多使用短期負債。第三,企業的規模大小。規模大的企業可以多使用長期借款和債券進行籌資,規模小的企業為了減少資本成本則應多使用短期負債,但不管采取哪種形式的負債籌資,企業都應該保證擁有合理的現金儲備。現金雖然不具有創造價值的功能,但現金是流動性最強的資產,所以企業應該做好資金預算工作,留有適當的現金以防止意外發生和償還債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