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刮痧(3)(1 / 2)

【刮痧部位】

刮百會;刮大椎、胸夾脊、曲澤、內關;點揉神闕、關元、勞宮;刮委中;點揉湧泉。五十二、心髒神經官能症心髒神經官能症是指由於中樞神經係統或植物神經係統調節失常引起心血管係統的功能紊亂的一種綜合征。臨床症狀多樣易變而客觀體征少。情緒激動、憂慮、勞累為常見誘因。以心悸、氣短、心前區痛、乏力等為主要表現,可有神經官能症的其他症狀如多夢、健忘、易激動、多汗、失眠等。本病多在20~40歲發生,女性較為多見。

【刮痧部位】

1.頭部:印堂、百會。

2.背部:心俞、厥陰俞、肩井。

3.腹部:中脘、氣海、關元。

4.上肢部:內關。

五十三、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又稱心肌梗死,是由於部分心肌迅速發生嚴重而持久的缺血、缺氧而導致的心肌壞死。是內科常見的危重病證之一。

【刮痧部位】

1.背部:心俞、厥陰俞。

2.胸部:膻中。

3.上肢部:間使、內關。

4.下肢部:足三裏。

五十四、風濕熱

風濕熱為一種反複發作的慢性全身結締組織炎症,以心髒及關節受累最為顯著。主症有發熱、關節炎、心髒炎、皮膚異常等。

【刮痧部位】

1.背部:心俞。

2.胸部:膻中。

3.上肢部:肩髃、曲池、郤門、間使、內關、外關、養老、合穀。

4.下肢部:環跳、風市、陽陵泉、膝眼、足三裏。

五十五、尿失禁

尿失禁是尿液不能自主地排出,或不能控製而致尿液滴瀝。臨床上分三類:①真性尿失禁為尿道括約肌因損傷或神經功能失常所致,常伴有肢體麻木、疼痛、感覺障礙、運動失常等。②假性尿失禁為尿道梗阻或膀胱收縮無力等排尿障礙造成尿瀦留、尿液外溢。表現為尿急、排尿困難、小便脹痛、膀胱區膨隆等症。③應力性尿失禁為尿道括約肌鬆弛,當咳嗽、噴嚏、哭、笑等動作致腹內壓驟然增加時可造成尿液外溢。

【刮痧部位】

1.背部:腎俞、膀胱俞。

2.腹部:中極、關元。

3.下肢部:委陽、陰陵泉、三陰交、商丘、太溪。

五十六、尿道炎

尿道炎是由大腸杆菌、綠膿杆菌、葡萄球菌、糞鏈球菌等感染所致。男性急性尿道炎的主要症狀是出現尿道分泌物,初為黏液性,逐漸變為膿性,數量隨之增加;女性則分泌物較少。其他症狀有尿痛、尿頻和尿急,個別有血尿。恥骨上區及會陰部有鈍痛感。慢性尿道炎症狀不明顯,有的無症狀,或僅在晨起後見少量漿液性分泌物粘著尿道外口。

【刮痧部位】

1.背部:脾俞、腎俞、膀胱俞。

2.腹部:中極、關元。

3.下肢部:足三裏、陰陵泉、三陰交。

五十七、再生障礙性貧血

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骨髓幹細胞、造血微環境損傷以及免疫機製改變,導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出現以全血細胞減少為主要表現的疾病。急性型再障發病多急驟,常以貧血或出血發病,出血除皮膚、黏膜出血外,常有內髒出血,如便血、吐血、尿血、子宮出血、眼底出血等。慢性型再障發病多緩慢,常以貧血發病,出血較輕;常見於皮膚黏膜和齒齦出血。兼見麵色蒼白、瞼結膜及指甲床蒼白,驚悸,頭暈,乏力等。

【刮痧部位】

1.背部:心俞、膏肓、脾俞、腎俞。

2.胸腹部:膻中、氣海。

3.下肢部:血海、足三裏。

五十八、真性紅細胞增多症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簡稱真紅,是一種原因不明,慢性進行性骨髓造血活動普遍亢進的疾病,屬於骨髓增生性綜合征。早期可無自覺症狀或僅有疲乏無力,眩暈等。體征有肝脾腫大,皮膚與黏膜呈暗紅色,以口唇、鼻尖、耳垂、手掌和眼結膜最為明顯,外觀如酒醉容。

【刮痧部位】

1.頭頸部:風池、風府、印堂。

2.腹部:中脘。

3.上肢部:曲池、內關、神門。

4.下肢部:足三裏、陰陵泉、三陰交。

五十九、白血病

白血病是血液係統中的一種惡性疾病。身體皮膚、骨骼與關節以及中樞神經、呼吸、消化、泌尿係統等均可被白細胞浸潤而出現相應的症狀。按細胞分類可分為粒細胞性、淋巴細胞性、單核細胞性等白血病。按病程急緩可分為急性白血病與慢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中兒童及青年起病急驟,而部分成年人及老年人起病緩慢。急性淋巴細胞性白血病多見於兒童。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多見於中年人。臨床表現以發熱、貧血、出血、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等為主症。

【刮痧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