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八章 戰略的目的(3 / 3)

至8月5日,袁壽山兵團距離葉卡捷琳堡160公裏,一路未遭遇激勵抵抗。袁壽山兵團逼近至車裏雅賓斯克80公裏,同樣也未遭遇像樣的抵抗。聶士成兵團自占領特羅伊茨克後,僅派出二個師的哈薩克軍向北做出進攻車裏雅賓斯克的姿態後,其主力卻轉道向西攻陷馬格尼托哥爾斯克後等待補給,但大軍做出一幅要直取烏法的架勢。南線的劉盛休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加強,依照參謀本部的戰略安排,其主力經過激戰之後攻克了奧倫堡,並派出一偏師突襲烏拉爾斯克後繼續朝薩馬拉進軍,同時另一支分隊由日本第五師為主力在輕取阿特勞之後一路向西,如今正在逼近伏爾加格勒。中國這一輪的軍事行動徹底引發了歐洲列強的擔憂,因為沙俄的發祥地麵臨淪陷,這是歐洲各國所不能容忍的。

“俄國惜日強行割走黑龍江以北的我前清發祥地,為何諸國不為我前清說句公道話?”麵對前來調停的各國公使,中國外交部長唐紹儀表示:“要和談,讓尼古拉二世來跟我談。”

中國的話說的很牛屁轟轟,其實也是有苦說不出。中國也很清楚不管是否能攻克烏拉爾山以西地區,最終都必需放棄這裏。所以拿下秋明庫爾幹之時,已經達成了最初的戰略目的。本以為隻要擺出進攻葉卡捷琳堡的架勢,加上各國的調停,俄國就會低頭認輸。誰也沒想到,如今中國軍隊已將葉卡捷琳堡納入炮擊射程之內,尼古拉二世依然死硬著還要征兵於中國進行決戰,這就讓中國很被動了。

中國軍隊的戰鬥無需質疑,隻要敢拚敢殺,中國軍隊自古來都不會害怕任何一個對手。隻是現在不再是拿把刀子就可以征戰天下的冷兵器時代,熱武器時代的戰爭需要將後方生產出的彈藥和武器運上去,不然軍隊隻能拿著刺刀去硬拚敵人的炮彈。中國後方的囤積的物資不缺,經過十年時間儲備的物資足以供應大軍再征戰一年所需,但也要運的上去交到士兵手裏才成呀,能否有效向前線補給物資決定了中國軍隊持續作戰的能力。秋明前線離本土可是數萬裏之遙,烏拉爾斯克更遠。這也就是為什麼這次中國軍隊的攻擊行動隻進行了10天,因為彈藥存量已經下降到一個危險的地步了,要是這時被俄國人一個反擊打敗,那麼就給了俄國人信心,那麼這場戰爭就必需接著打下,這可能將中國脆弱的經濟拖垮。

不過隨著遠東鐵路額爾濟斯河橋已經搶修完成,情況有所好轉。8月7日第一列火車已經跨橋西去,日夜不停奔馳的火車將堆集在鄂木斯克的物資源源不斷的送上去。梁華殿兵團不差物資,人家就在鐵路邊上作戰。袁壽山兵團也沒問題,穿梭的汽車也能滿足他的需要。聶士成兵團也還好,哈薩克軍日夜不停運送物資,路程雖然遠點,至少能保證聶士成兵團有足夠的防守能力。劉盛休兵團就處在一個危險的地步,遙遠的距離讓彈藥難以大量運上去,以至劉盛休兵團已經大量換裝俄製武器,至少彈藥什麼的可以從俄國人那裏去搶。俄國人也發現了這個問題,他們努力的向烏法、薩馬拉、伏爾加格勒等地集結軍隊,希望利用內線作戰的優勢來擊敗劉盛休。這樣不僅可以為將來談判爭取一個有利的局麵,也可以依靠勝利來緩解國內越來越激烈的矛盾。

劉兵團的糧食由藩屬國供給中國隻需要供給彈藥,這讓中國後勤補給的壓力大大減小,不然劉兵團跟本沒有能力進攻到這個位置。但彈藥補給量決定了劉兵團能否頂住俄國反攻。

“不管是人拖還是馬拉,必需保證劉兵團所需。”正在奧倫堡巡視的中國皇家陸軍總參謀長段祺瑞,嚴令我軍指揮下的所有騎兵去拉貨。自從庫斯塔奈修建了一個機場和小型發電站,並將所有電力用於電解水產生氫氣後,空軍就轉場至庫斯塔奈,日夜不停的向阿克糾賓斯克空投物資。此時的空軍已經徹底淪為運輸隊。

麵對俄國的反攻意圖,最好的辦法是以攻對攻,隻要能徹底消滅一路俄軍,就能徹底奠定我軍的勝局。但彈藥就那麼多,無法滿足消滅一路俄軍的同時,還能防禦兩路俄軍所需。

“彈藥,我也隻要彈藥!給我足夠的彈藥,我可以打到莫斯克去――”劉盛休咆哮著命令電報員發報。

“建立足夠的防禦縱深,多層次多階梯阻擊敵軍。小心俄國的車輪戰,尤其需要注意藩屬國軍隊,即使撤退也要做到有準備有計劃。”這是參謀本部發給劉盛休的電文,王士珍直接是不提任何進攻話,反到是認為隻是劉盛休兵團不出現潰敗的局麵就是大功一件。同時王士珍電令楊東子,要求特種部隊以摧毀道路、倉庫、軍營等等一切可能的手段遲致俄軍的集結速度,為我軍爭最盡可能多的時間。

“戰事至此不能光想著從軍事上著手,政治上也需要有所作為。”在參謀本部高層機密會議中,李明思慮良久後向中情局局長周勤詢問:“我國潛伏在俄國蘇黨內的間諜能否影響到蘇黨決策,使其立刻發動革命?”

“我國駐俄間諜與列寧有著良好的私人關係,現在他們離發動革命隻差武器了。”

“那就給他們,要多少都給,如果有必要可以直接從前線部隊抽調武器。”李明做出了決定:“這場仗不能再打下去,再打下去同樣會把中國拖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