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天火”的懲罰:美國轟炸日本本土(3 / 3)

此刻,李梅內心也充滿矛盾。他素來以性格耿直和敢於創新聞名,但這一次,他是以個人前途和名譽來冒險!因為在發布命令前,李梅沒有請示華盛頓。

根據對照片情報的研究來看,日本對於低空夜間空襲準備不足,缺少雷達,預警能力差,高射炮也很少。日本的房屋多為木板結構,極易燃燒。從江戶時代起,東京就是火災多發地區。更主要的是,大規模轟炸帶來的大火可以極大地震撼日本國民,動搖其抵抗意誌,並破壞分散的中小工廠,使它們無法向大型裝配廠輸送預製品,從而使整個日本軍事工業陷於停頓。

李梅對東京的消防能力也有所了解。東京有數百萬人口,城區麵積達200多平方英裏,卻隻有8000多名受過訓練的消防隊員、2000名輔助人員、1117部消防車。救火水管短得可憐,救火車被限製隻能用2個小時的汽油。市自來水總管道的壓力靠的是電力抽水泵,一旦電路被切斷,水泵就不能用了。李梅斷定,東京一旦被點燃,火勢將無法控製。

為最大限度發揮燃燒彈的威力,每架B-29都卸下槍炮以節省重量,加上不必形成高空精確轟炸的緊密隊形,及不必飛到3萬英尺所省下的油料重量,每架飛機比平時可多掛載65%的炸彈,即達到7噸以上。如此,300多架B-29可攜帶2000噸以上的燃燒彈,足以覆蓋東京一大片地區。

東京商業郊區的下町被選為首次火攻試驗目標。這一帶人口密集,居民大都居住在沼隅田川東岸一帶的板條房裏,有些毗鄰的2層樓房間隔還不到3英尺。

3月9日,333架轟炸機編好隊形,向北飛去。夜空晴朗,一輪新月在海天交界處升起。臨近午夜,本州島的海岸線出現在B-29轟炸機領航員的雷達熒光屏上。對這次非同尋常的危險轟炸,飛行員們都捏著一把汗。淩晨15分,導航的B-29飛臨東京上空。夜空中響起刺耳的警報聲,一些探照燈開始向空中照射。由於以往美機轟炸對東京造成的破壞不太嚴重,許多居民對警報聲並不在意。但這次,他們錯了。

領頭的2架導航機以300英裏的時速交叉掠過目標上空,日本的高射炮手還未調轉炮口,B-29便隆隆飛走了,身後甩下了兩串燃燒彈。幾秒鍾之後,兩條火龍驟然騰起,似兩道交叉的閃電劃過東京市區,每條火龍長達10英裏,在漆黑的地麵上顯得格外耀眼。又有10架導航機飛來,朝這兩條交叉火線投下燃燒彈,似天女散花一般,“天火”降臨了。

大隊轟炸機跟上來了,鋪天蓋地投下燃燒彈。在離地麵100英尺時,集束燃燒彈中的M47火箭爆裂,射出一根根2英尺長的燃燒棒,接觸到東西就爆炸,把粘膠似的火種向四麵撒去。

空襲開始後僅半個小時,熊熊烈火已蔓延得無法控製,適時的大風助長了火勢,巨大的火球夾帶著繁星似的火渣,從一所建築物躍至另一所建築物。大街上,日本消防人員和警察既控製不了四處亂竄的火焰,也攔不住嚇壞了的人群,火光中到處是恐怖的尖叫。日本人形容當時的場麵:“令人驚恐到無法形容的地步。”火焰吞噬著一切可以燃燒的東西,金屬融化了,瓦片在火中變成黑色粉末,許多藏在防空洞裏的人被活活烤死。人們瘋狂地見到水就不顧一切地跳進去,公園的池子裏、醫院的蓄水池裏密密麻麻擠滿了想逃命的人,但高溫使池子變成了大鍋,人們成百上千地死去。

在關島,李梅焦急不安地等待著空襲機群的消息。這時,司令部的門砰然打開,通訊軍官將一份急電遞交給李梅。李梅抑製著內心的激動,平靜地念道:“已經投彈,目標地區一片大火,高射炮火由密到疏,極少戰鬥機。”屋子裏頓時響起一片歡呼聲。

黎明時分,東京陷入死一樣的寂靜。一夜大火使東京25萬座建築物付之一炬,100萬人無家可歸。有人說,3月9日火攻東京是戰史上單獨一次轟炸造成損害最大的一個戰例,比原子彈轟炸廣島、長崎的損害總和還要大。

結 語

這種史無前例的從空中火攻日本本土的戰法無疑縮短了戰勝日本軍國主義的時間。自3月9日經曆燃燒彈襲擊後,東京民眾的情緒十分低落。日本城市居民中總計有850萬人逃往農村,工廠工人的缺勤率到1945年7月已達49%。日本戰時經濟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煉油工業生產下降了83%,飛機引擎生產下降了75%,飛機骨架生產下降了60%,電子裝備生產下降了70%,600多家主要軍事工廠不是炸毀就是遭到嚴重破壞。美國長時間的對日戰略轟炸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摘編自鐵血網

責任編輯:葛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