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一旦這些人要是公開站出來反對,那麼,對於他們下麵的各個村寨,就會形成一定的威懾力,會極大的阻礙村民們打鬼子的積極性。
所以說,李靖這臨機決斷,其實是很有道理的,也體現出他在與人打交道方麵的老謀深算。更準確的說,也是為什麼當時張青山看重他曾經的綠林人士身份的一個原因所在。要不然,換個不懂得這些人情世故,尤其是不了解這裏麵各種門道的人辦這事,搞不好這些人當麵笑哈哈的答應,轉身就給力下絆子,甚至直接使壞,那絕對能讓你事倍功半。
沒有設立政委,這倒不是遺漏,或者事發突然,而是因為大家都知道,這個民兵總隊隻是臨時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對付小鬼子派到三橋縣縣城周邊破壞的分兵……從某方麵說,隻有大隊長,還可以隨時撤銷,可一旦有了政委,那意義就不一樣了。
而在私下裏,這個沒有被指出來的政委,其實是有的,那就是宣傳隊隊長陳姐……陳姐先前在龍風縣發動群眾轉移,後又隨隊做些安置群眾情緒的工作,目前正在趕來的路上。而就算她來到,對外的稱呼也是民兵總隊宣傳隊隊長。
隨後又是任命到具體的各小隊的隊長名字。
一共分為三個中隊,以縣為單位,哪個縣出來的民兵,就貴自己這個縣所成立的中隊管。
中隊下麵的小隊,不僅人數不一樣,而且有的多達三十多個小隊,有的則隻有十七、八個小隊。
這主要是因為每個村出來的民兵,組成一個小隊,小隊長也由原來該村的民兵隊長或者副隊長擔任。而人數要是少於十人的,則全部統一補充到別的小隊……
這樣的安排看起來很亂,而且各中隊的實力也有一定的差距,看起來絕對比軍隊那種以基本固定的人數來規定要弱很多不說,而且十分像烏合之眾。
可實際上,在這點上也體現出了李靖的高明。
這些挑選過來的民兵,絕對比烏合之眾要強很多,絕對算得上是半軍事化組織。因為當初,張青山就把這些民兵當成了突擊團軍事力量方麵兵員補充的基石,所以,不僅把淘汰下來的半新的槍支分發給民兵們,還固定的時間段內,派老兵去訓練民兵——最少,每個月必須訓練兩次,每次的訓練時間基本上為兩天。甚至還舉行過幾次大規模的個村寨之間的聯防演戲。
目的顯而易見:一旦突擊團出現大麵積傷亡,急需補充兵員的時候,從這些民兵中挑選出來的精銳就可以直接補充進來,而免去了新兵訓練這一道程序,然後,隻要打幾仗下來,就都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突擊團士兵了。
而正是因為各村寨內的民兵經常在一起訓練,彼此基本上不是親戚關係就是從小一起長大的玩伴,彼此之間的默契度,絕對要比一般人強。
而這,也就注定:把他們統一在一起單獨組成一個小隊,其戰鬥力絕對比匆匆地把他們分散開要強得多。隻是因為各村寨這次挑選的民兵精銳數量不一樣,所以才顯得有些小隊人數過多,而有些小隊人數過少。但是,就戰鬥力而言,也要好過打散重組。畢竟,一來沒有時間去打算和重新訓練,二來這次隻是臨時組成,而不是長期固定下來,隻為了對付小鬼子這一仗而已。
而這個主意其實是李靖無意中靈光一現的結果。
當時,他無意中看到馬宏吉掛在廳堂上的家訓,不知怎麼地,就想起了曾國藩,自然也就想到了曾國藩當初可是靠湘軍起家的。而曾國藩起家之時,招募的兵勇,最看重的就是親戚朋友關係,因為這種關係,正好應征了一句老話——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不說親戚朋友死亡刺激之類的原因,隻說一點:當你回到家鄉,麵對叔叔的詢問,你堂哥戰死了?你除了點頭外,要麼沉默,要麼可以挺起胸膛大聲答一句“叔叔不必傷心,我親手割下了殺害堂哥的敵人,為堂哥報仇了。”
想想看,哪個會讓你更有麵子?
所以,李靖才如此堅定的布打亂各村寨的編製,而做出這種極為怪異的組軍。
念完任命狀,然後把簽著張青山、胡英澤和田國忠三人名字,還有突擊團公章的任命狀展示給大家看,以證明其真實性。
然後又是關於訓練和軍紀的事情。
兩個小時後,眼看著大會就要結束時,一名突擊團的哨兵由遠處急速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