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二十五章 歡笑著流淚!(2 / 2)

轉移百姓方麵,主要是轉移縣城和人口相對集中的鄉鎮的人口的轉移,就不多說了……雖說早就開始這麼做了,可是,幾十萬百姓的轉移,又豈能說轉移就能轉移的?別的不說,光是安置這些百姓就是一項巨大的挑戰,更別說這幾十萬百姓的吃喝了。

好在這次小鬼子狂妄大意,以為靠著一萬多小鬼子和一萬多二鬼子就能消滅根據地,所以,他們隻能集中力量從突擊團這個方向為突破口,這也就注定了需要轉移的百姓相對還不算太多,否則,要是小鬼子集中幾萬人,從幾個方向撲過來的話,根據地根本就無法及時有效的轉移所有百姓了,也沒有那麼大的地方安置這麼多百姓。

當然,這方麵的工作,不是張青山負責,歸胡英澤這類政工幹部和管後勤以及宣傳隊的主要人員操心,張青山隻要打好每一仗就行了。

在作戰方麵,根據師部製定的第二階段的戰役計劃:突擊團等四個團以及所有抗日武裝力量為第一防線,但又根據雙方的實力對比而采用了靈活多變的戰術,最主要的還是采用化整為零的方式跟小鬼子打遊擊——公平的說,這四個團實力上確實差這幫小鬼子一截,要是真的寸土必爭的打陣地戰,絕對會吃大虧,所以才不得不如此。比如地方抗日武裝力量為輔,四個團以團為單位,對小鬼子采用敲牛皮糖的方式,采用各種手段,發揮對地形熟悉等方式,不停的襲擾和敲碎小鬼子,拖延其進攻的速度等等。

而到現在,青龍山這邊該轉移的早就轉移了,就連向雪琴都被直接送到了師部,倒是醫護人員和宣傳隊員之類的雖然不能直接參戰,卻能起到別的作用而被留了下來。

三橋縣縣城裏的百姓也轉移了七七八八,隻有很少的一部分實在是不願意走的人留了下來,對此,一是因為時間緊迫,二是人力不足,三是這幫人你怎麼勸他們都不走,所以,沒有辦法,隻好聽之任由之,對這些人總不能拿槍頂著走吧……不過有意思的是,這些願意走的人當中,窮苦百姓基本上都願意到後方根據地去,而有錢的大戶,則多半都願意到鄉下躲避,或者說,狡兔三窟,他們在鄉下本來就有避難所,所以不願意到根據地去接受個普通百姓一樣的待遇,而願意到鄉下去繼續享受自己的優渥日子。畢竟,誰都知道,根據地一下子湧入這麼多人口,吃喝方麵可定不如在自己家裏方便和優越。

因為是按計劃一部分一部分的轉移,所以,三橋縣縣城的百姓最先轉移,然後是同仁縣,最後才是龍鳳縣。

同仁縣縣城的百姓也轉移了大部分,剩下的還在做工作,希望能盡自己最大的力量,多轉移一些人。

而龍鳳縣縣城,因為離此最遠,相對安全一些,加上計劃的規定,無法一下子容納這麼多人,所以,此時的龍鳳縣縣城還沒開始轉移,但是,宣傳工作已經做到位了,相信到時候轉移工作能順利展開。

至於獨立團和新一團各自所在的縣城,因為獨立團所在的縣城還要遠於龍鳳縣,所以,也和龍鳳縣差不多,隻是宣傳工作到位,還沒有開始轉移。但是,新一團就挨著三橋縣,很有可能成為小鬼子突襲的目標,所以,轉移工作也早就做了,此時雖然轉移的力度不如三橋縣大,卻也進行的如火如荼,相信再給三四天,就能完成轉移計劃 。

而所有的轉移人員,其實主要針對的是縣城和一些人口相對集中的象征,至於鄉下的村寨,還真沒有這個必要:一來,真要整個縣城的人口都轉移的話,工作量大,時間緊迫,加上根據地的收容力量無法達到。二來,鄉下有鄉下的好處,最少地方大,隻要派人做好警戒,小鬼子要到來的時候,提醒大家趕緊跑,整個村子裏的人基本上可以馬上就往山上跑,小鬼子就算是想找也找不到,更何況還有各村寨的民兵做掩護了。

此時的三橋縣城已經很難見到老百姓,基本上都是軍人,算得上是一座戰爭堡壘了,還有就是成了物資中轉站和傷員療傷之地……從寶源縣城繳獲的物資都集中在這裏,傷員們也集中在這裏,但有意思的是,此時整個三橋縣縣城的防禦,完全由三橋縣遊擊大隊負責。

而按照師部的作戰計劃部署:四個團也有各自重大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