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恒雖然讓劉啟去處置太子,但是不見得劉恒就會幫他,讓林正待在劉啟的身邊,已經算是變相的幫忙,劉恒自然也不會厚此薄彼。
太子劉顯的身邊,同樣也有著一位他所看重的後起之秀,隻不過以太子和周家的性格,似乎並不打算將其給擺到明麵上來。
“那你認真考慮一下,我就在後山等你。”劉隆也清楚劉如意心中的糾結,他當年是沒有了選擇,才會如此,劉如意現在還有選擇,因此他並不著急。
著急的應該是劉如意,畢竟距離周勃回京也就隻有不到兩天的時間,留給劉如意考慮的時間已經不多。
也就在這個時候,太子同樣得到了這個消息,已經第一時間派人聯係上了他在岐山埋下的暗子,想要讓他出麵阻攔。
太子留在岐山的暗子,不但是岐山的高層之一,而且還是岐山最後一位未露麵的八柱門,複聖的嫡係後裔,顏直。
顏直人如其名,乃是岐山刑堂的長老,因而這一次由他出麵,元文都並沒有感到有多意外。
隻不過顏直雖然人在岐山,但是幾乎很少在人前露麵,知道他的人更是不多,甚至於很多拜入岐山的弟子,也幾乎沒有怎麼聽說過他的名頭。
但是身為複聖顏回的後裔,他的修為和名望自是不必多說,位列岐山八柱門之一更是無人反駁。
同時他也是岐山之中那些儒家老一代傳人的領頭人,這些人具都是儒家先賢的後裔,在儒家之中的影響力不可謂不大,就算是那些名士大儒在他們的麵前,也不敢造次。
要知道他們之中隨便抬出一人來,先輩都是響徹天下的大賢,岐山石碑林中的先賢石碑,也基本上都是他們這些人的先祖。
就在劉如意和劉隆分開之後,顏直這個時候便出現在了他的麵前,畢竟劉如意硬闖岐山鬧得人盡皆知,岐山若是沒有任何的表示也說不過去。
元文都在岐山待了這麼長的時間,也隻是隻聞其名,不見其人,他也是第一次見到顏直。
得知了顏直的名頭之後,劉如意自然不敢大意,連忙行禮:“見過顏先生。”
其餘劍林弟子也紛紛行禮,隻是作為岐山儒家老一輩的嫡傳,顏直對於劍林的人可以說是向來都不怎麼對付。
以他為首的那些先賢後代,向來都隻看重他們自身所留下的傳承,也就是儒家十三經所延伸而來的功法,認為這才是最正統的儒家學說,甚至對於其他人所專研出來的儒家經義,都不見得會認可。
更不用說顏直投靠的可是太子,乃是最具正統的繼承人,拋開與劍林的恩怨不談,他們也不願意見到劉啟上位。
盡管劉啟乃是嫡長子,但是真要算起來,代王妃所出的劉顯顯然更符合他們心目嫡長子的地位。
這一次顏直出麵,顯然是不打算就這麼放過劍林的弟子,更不用手這一次他還有著其他目的。
眾所周知,劍林的林正已經是劉啟的人,作為劍林最傑出的後輩,劍林的高層自然也是最支持林正的人。
顏直看了一眼元文都,眼神中明顯帶著一絲責怪之意:“劍林的弟子不好好維護岐山,反而將外人給放進來,待會爾等自行前往刑堂領罰。”
元文都身後的一眾劍林弟子不敢反駁,倒是元文都一臉堅定的站了出來:“此事乃是弟子自作主張,跟其他人無關,若是要罰的話便罰弟子一人。”
“不,此事乃是在下的錯,跟諸位無關,顏先生若是要怪的話便怪我好了。”劉如意這個時候突然開口道。
顏直神色一寒,冷著臉道:“隱王殿下的處置自有我來處理,不過這乃是我岐山自家的事情,跟隱王殿下無關,規矩便是規矩,誰來也是如此。”
劉如意神色一滯,他怎麼也沒想到,這位岐山的八柱門竟然如此不給他麵子,更重要的是,他隱約感覺到,顏直對他似乎有著極大的敵意。
另一邊的元文都卻是並不意外,他們跟顏直麾下的勢力本就是勢如水火,顏直有如此表現倒是十分的正常。
“元文都縱然有錯,也輪不到你刑堂來處置,要罰也該由我劍林來罰。”這個時候天空之中突然落下一道劍光,一道熟悉的身影出現在元文都的麵前。
“聞師!”元文都臉色一喜,驚呼出聲道。
“聞仲,你眼裏還有沒有岐山。”顏直見到聞仲出現,語氣卻是沒有絲毫退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