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輕鬆分娩(3 / 3)

把嬰兒的身體擦幹淨,再切斷臍帶,嬰兒就成“獨立的個體”了。

③第二期的注意事項。

配合收縮用力:收縮一次約用力3次,產婦要遵照醫生或助產士的指示,務必配合收縮用力,才能使用力達到最佳的效果。

子宮未收縮時用力,不但無用,還會使自己精疲力盡。

在子宮收縮期間必須連續用力約3次。用力時,不必在意姿勢好看與否,隻要采取最容易用力的姿勢即可。還看不見嬰兒的頭部時,可采取側臥,好像要抱住腿似的用力,如此較為容易目效果頗佳。

看得到胎兒的頭部時,由助產者從兩側抱住產婦的腿部並抬高讓產婦用力的方式,也具有很大的效果。用力之間做腹式深呼吸:當子宮收縮暫停時,可趁機做2、3次的腹式深呼吸,為下次收縮時的用力做準備。

短促呼吸時不可發出聲音:胎兒頭部最大的部分要出來時,不可用力,隻要反複做短促呼吸即可。

此時,醫生或助產士會教你怎麼做,當你獲得指示後,應立刻將手交叉放在胸上,無論如何都不可用力,隻要“哈!哈!”的做短促呼吸即可。即使是輕微地用力或發出聲音,都可能使胎兒的頭部順勢迅速滑出,對會陰部造成意想不到的重大傷害,有時甚至會傷及肛門。

解渴僅止於潤喉的程度:產婦開始用力後,特別容易口渴。此時,可用吸飲的方式喝些不甜的紅茶、果汁、茶等,但僅止於潤喉的程度。

開始消毒:外陰部消毒過後,產婦必須仰臥,雙腿盡量張開,膝蓋彎曲。

由於胎兒即將出生,為了方便醫生或助產士協助分娩,即使再難受,也要保持這個姿勢,與醫生充分地合作。

(3)第三期的情形

①母體的變化。

嬰兒出生後,原本變大的子宮會逐漸縮小,羊水也會全部流出來,至於不具伸縮性的胎盤,會自然地從子宮壁剝離而娩出。

此時,子宮會再度輕微地收縮,等助產者確定胎盤已剝離時,會指示產婦再次用力,胎盤就會順利地出來。

胎盤娩出後,子宮變得更小,並下降到肚臍下約兩指橫並的位置。

因激烈地收縮而從子宮壁剝落的胎盤,由於重量的關係,會向子宮口下移。

此時,卵膜也同時從子宮壁剝離。因此胎盤出來時,通常呈現其在子宮內時的翻麵狀態,也就是以胎兒麵為表麵。當然有時也會以剝離時的狀態,而非翻麵狀態娩出。

胎盤娩出後,子宮會強烈地收縮,變得像石頭般堅硬,胎盤、卵膜剝離麵的出血現象也會停止。

②第三期的注意事項:

兩腿要盡量張開:胎盤娩出後,在外陰部消毒幹淨之前,兩腿要盡量張開,以方便醫生和助產士工作。不可用手碰觸下腹部,以免刺激子宮:在胎盤娩出之前,如果用手碰觸,刺激下腹部,尤其是子宮的部分,會造成反射性的子宮口收縮,而阻礙了胎盤的娩出。

有傷口時:因分娩而使會陰部、外陰部或子宮頸管部出現傷口時,必須將傷口縫合。

此時,要繼續忍耐,並采取醫生所指示的姿勢,與醫生充分合作,以方便醫生縫合陰道壁及陰道入口的傷痕,才不會妨礙到日後性生活。

分娩進行中的技巧運用

各產程中的呼吸技巧的運用

(1)第一產程早期

宮縮很輕微,你可以在整個宮縮期間作深的均勻的呼吸。對宮縮不要緊張而應作出歡迎的反應,對每次宮縮都要作均勻而緩慢的呼氣。

(2)第一產程後期

開始呼氣,然後在宮縮中進行一點不需下半身出力的輕輕的短促呼吸。當宮縮過後深吸一口氣鬆弛一下,以對自己及周圍的人作出宮縮已過去的信號。

(3)過渡階段

你試采用最淺表的呼吸一喘氣一僅用口呼吸,然而不要換氣過度,以免身體缺乏二氧化碳。你如果覺得頭暈眼花,你的接生助手會在你呼吸時用手作杯狀蒙著你的口、鼻部。

(4)第二產程

作深吸氣並忍住,使氣往下壓,使得骨盆底往外膨出,使推力(產力)長而平穩。如宮縮仍強烈,再重複1次,宮縮過後要慢慢和輕輕地躺下。

減緩疼痛的秘訣

當宮縮開始時,可做腹式深呼吸或腹部按摩。感到腰部脹痛時,做腰部按摩和用力也能減輕疼痛。

(1)腹式深呼吸的運用

腹式深呼吸具有穩定情緒的效果(鎮靜效果)。反複地做,可減弱因子宮收縮而引起的強烈刺激。此外,腹式深呼吸還可防止胎兒氧氣補給功能的低落,借此項運動,可鬆弛產道周圍肌肉的緊張,促進子宮口的擴張。

一般而言,在分娩的第一期產婦容易焦躁不安,為了穩定情緒平安度過這一時期,腹式深呼吸是必要的動作。如果害怕因子宮收縮、引起反射性的下腹部用力阻礙分娩的進行時,做腹式深呼吸。如此便能輕鬆、快速地度過第一期。

(2)仰臥腹式深呼吸的方法

兩腿輕鬆的張開,膝蓋稍微彎曲。兩手的拇指張開,其餘四指並攏,輕放在下腹部上,圍成三角形。兩手的拇指約位於肚臍的正下方。

深吸氣時,使下腹部膨脹般地鼓起。吐氣時,使下腹部凹隱般地恢複原狀。

(3)腹式深呼吸的秘訣

①側腹式深呼吸的方法。

兩膝輕鬆的彎曲,身體下方的手肘也彎曲,手掌放在臉旁。身體上方的手,像是要抱住腹部似的向下腹部斜滑。深呼吸的方法、練習的秘訣等,與仰臥的情形相同。

⑦練習的秘訣。

腹式深呼吸是最重要的基本動作,要反複練習,直到能持續30分鍾左右也不疲倦為止。

由於剛開始容易感到疲倦,所以逐漸延長練習時問即可。

做腹式深呼吸時,胎動較為活躍,但不必擔心。

最初即使用力也無妨,隻要盡量使腹部膨脹即可。

當腹部膨脹至最大極限時,再慢慢的吐氣。也就是反複“膨脹”、“吐氣”,多練習幾次,就能做得很好。

反複練到習慣時,隻要一吸氣,腹部就會自然鼓起。

尚未習慣時,可能會做出肩膀用力、腹部稍稍鼓起、隻有上腹部鼓起或胸部鼓起後腹部才鼓起等笨拙、不靈活的動作,但隻要多練習幾次,這些缺點就會逐漸消失。

③腹式深呼吸時輔助動作的運用。

按摩:子宮收縮增強時,也就是第一期過半之後,可並用此法以緩和收縮的感覺。腹式深呼吸的同時,可以一麵用雙手在下腹部做回轉運動,一麵輕輕的按摩,也可采用直線運動的按摩方式。

側臥時,則以單手做同樣的回轉或直線按摩。

無論是仰臥或側臥,都不可用力按摩恥骨正上方,如果過分刺激這個部位,可能會阻礙了宮口的擴張。另外還有按摩腰部的方法,但自己無法做,必須借助他人。

壓迫法:這是在第一期過半之後,當子宮收縮逐漸增強,無法充分做腹式深呼吸的吸氣及吐氣時,所采用的一種輔助動作。

做腹式深呼吸的吐氣時,以拇指或其餘四指,壓陷般的壓迫腰內側。此外,還可將拳頭放在腰下,以緩和腰部的沉重感,但時間不可太長。

分娩中巧用力

當子宮口全開後,子宮收縮會使胎兒逐漸下降到骨盆的出口。此時如果加上用力的動作,可促進分娩,並緩和子宮收縮所引起的強烈刺激,使產婦輕鬆地度過這段時期。

所謂的“用力”,與單純的“使勁”、“用勁”不同。用力形成的腹壓若不能順著產道的方向,就毫無意義。簡單的說,就是必須和排便時的用力方法相同。或許有人會認為“那太容易了”,但分娩時是躺著而非蹲著的,所以用力並不簡單,而且容易使人焦躁不安。

(1)仰臥時用力的方法

①正確的用力法

兩腳充分張開,膝蓋彎曲,後腳跟盡量靠近臀部。

兩手向後舉,抓住床頭的欄杆或兩側的把手。

先充分的吸氣,從鼻子吐氣的同時停止呼吸,幾秒後再慢慢像是要排便或打開肛門似的逐漸用力。

此時要緊閉嘴唇,直到最後都不要讓空氣漏出來。從吸氣、用到吐氣完畢,大約需要25秒。

要確定用力的方法是否正確時,隻要將手掌放在肛門附近,便可得知。

方法正確時,手掌會被推向前;錯誤時,手掌幾乎毫無感覺。

此外,正確的用力法力量十分平均,所以隻感覺手掌的前半部或後半部受推擠時,就表示方法錯誤。

②錯誤的用力法

練習中如發現有以下的缺點時,請加以改正。

隻有腹鼓起:問題在於吸滿氣後,在吐氣之前沒有暫時停止呼吸就突然開始用力,或是把停止的氣送進腹部,因此造成這種情形。

隻有麵頰鼓起:這也是停止呼吸的方法錯誤所造成的。與前的情況相同,因吸、吐氣間沒有暫時停止呼吸,使氣沒有留在胸部,而跑到口中去了。

身體向上滑:用力時,雙手用力過度就會造成這種情形。有這種傾向時,隻要雙手稍微向下移,減弱手腕的力量,即可改正此項缺點。

身體向下滑:與上麵的情形相反,當雙手用力往後推或手握的地方太低時,就容易發生這種情況。

總之,手握的地方太高就往下移,握的地方太低就往上移,如此反複調整,就能找到適當的位置。

背脊挺起:下腹部用力過度,或吸氣時動用整個胸部想吸足氣所造成的。

臀部浮起:背脊、臀部、雙腳應處在同一平麵上。如果重心過分放在雙腳,就會使臀部浮起。

用力無法持久:吸足氣後沒有暫時停止就馬上用力,用力自然無法持久。

③用力的秘決是,吸足氣暫停幾秒再開始用力。

(2)側臥時用力的方法

側臥時,身體下方的手肘輕輕彎曲,手掌放在臉旁。

雙腳並攏,膝蓋盡量彎曲,手抱住身體上方的大腿靠近臀部的地方。用雙手抱也可,隻是側臥時,在身體下方的手容易疲勞。

頭部不可彎得太低,背脊也不可拱起至眼睛看得到肚臍的程度。

胸部先充分吸氣,然後和仰臥的情形相同,暫停數秒後再用力。

此時,背脊要挺直、不可拱起,臀部向後突出般的出力。頭部彎得太低或不抱住臀部而抱住膝蓋,都是錯誤的用力法。

這種用力的姿勢就好像排便時的姿勢一樣。任何人都能輕易做到。因此,當產婦采用仰臥的姿勢無法有效的用力時,不妨先以側臥的姿勢做做看,等感覺較順時,再換回仰臥的姿勢做做看。

(3)仰臥時抱住雙腿的用力法

舉起雙腳,雙手從外側抱住膝蓋的內側,雙腿盡量靠近下腹部的兩側,並充分地張開。此時,大腿如果充分張開,與其說是雙手抱住雙腿,不如說是用雙手將雙腿抱起來。雙手不可握在一起,而要各自握拳,雙腿才能充分張開。

用力的同時,使下頦貼近胸口,雙腿盡量張開。

如果雙腿沒有充分張開,反而並攏在一起,或是吸足氣後馬上用力,隻有腹部鼓起時,用力效果自然不佳。

原本應貼近胸口的下頦向上突出,或用力時支撐腿部的力量比抱住腿部的力量強,使得臀部下滑,如此都無法達到良好的效果。

(4)分別使用三種用力法

真正需要用力的分娩第二期,初產約需2~4小時,經產約需1小時。這段時期,大約每2、3分鍾宮縮一次,一次收縮約持續1分鍾。

為了輕鬆地度過這段收縮期,使胎兒早點生出來,在持續1分鍾的收縮時間內,至少必須用力3次。這是由於一次的用力,如前所述,從吸氣開始之後,約有15~20秒的有效時間。

以1分鍾收縮陰力3次來計算,1小時要用45~60次,2小時90~120次,4小時180~240次。

因此,為了避免消耗無謂的體力,必須盡量達到用力的效果。方法正確時,可使4小時的分娩縮短成2小時。方法錯誤時,即使經過4小時,分娩也可能隻進行到2小時的程度。

分娩時,產道並非已完全擴張,等待胎兒的通過。而是要靠母親正確的用力法,使胎兒以前進兩步、後退一步的形式,逐漸向前進。如果用力的方法錯誤,無法產生前進兩步的力量,而且又在此鬆一口氣,變成進一步、退一步時,胎兒就會滯留原地不進不退了。

因此,在耗時的第二期,最好以“側臥式”為主要的用力法,並可以左右交替的姿勢來做。

當分娩進行順利、開始消毒外陰部時,為了保護會陰,助產士會要求產婦改以“仰臥式”的用力法。如果以這種姿勢無法有效用力時,可以利用仰臥抱起雙腳的方法,沒問題後,再換回收下雙腳的“仰臥式”用力法。

短促呼吸的運用

胎兒的頭部露出外陰後不久,頭部最寬的部分就會通過外陰,之後靠子宮收縮的力量就已足夠,不須再用力。產婦一旦用力或發出聲音,就會使胎兒頭部受壓迫,伸展變薄的會陰部(肛門與陰道之間)裂開。為了防止這種情形,並方便助產士工作,可利用短促呼吸取代用力。

短促呼吸是在分娩第二期的最後階段所做的動作,且隻做一次(一次一分鍾,有時必須反複做幾次),由於時間短促無法修正,所以絕不可輕視它的重要性。正確的方法如下:

仰臥、膝蓋彎曲、雙腿充分張開、雙手交叉握在胸前。

依平常的方式吸足氣後,立刻快速地吐氣,再反射性的吸氣、吐氣……反複做短促急速的呼吸。如同長跑後,自然而然的急促呼吸。

做的時候要能聽得到“哈!哈!”狂亂急促的呼吸聲。

如果中途感覺呼吸困難,是把“吐氣—吸氣”的順序搞錯了,而變成“吸氣—吐氣”所造成的。

吐氣量與吸氣量必須相等,否則會感覺呼吸困難,此時要立刻中斷。短促呼吸時,吐氣量多半多於吸氣量,所以吸氣時要大口大口地吸。

進入呼吸運動前的吸氣,如果吸入的量比平常多,或以全身來做運動時,下半身容易搖晃,造成助產士工作上的不便。

分娩前,隻要記住秘訣,就能快速學會短促呼吸的方法。最主要的是,記住它的呼吸量與平時相同,隻是速度較快而已。

如果還不會的話,請捏住鼻子、張開嘴巴,暫停呼吸數秒後再吸氣,然後以這種狀態呼吸,再稍微加快速度即可。

從懷孕第10個月初開始,最好每晚練習一次,等熟練之後再配合用力一起做,試著練習在用力的途中突然轉做短促呼吸,直到配合良好為止。

各輔助動作的運用

第一期:以腹式深呼吸為主,必要時再加上按摩、壓迫法等。

從第一期結束開始,為緩和收縮刺激,可並用側臥的方式輕輕用力。

第二期:前半段以側臥式用力法為主,至排臨狀態看得見胎兒的頭部時,則以仰臥式或仰臥抱起雙腳的用力法為主。胎兒的頭部出來後,再依助產士的指示,改做短促呼吸。

第三期:後產(胎盤)娩出時,要遵照助產士的指示,輕輕地用力。

一定要堅持練習,在分娩時你會受益匪淺,否則,當躺在產床上後悔就來不及了。請你相信,此秘訣一定會使你順利、輕鬆地度過給孕婦及其家人在各產程中的最痛苦的時期。

難產及分娩異常

臀位分娩

臀位有各種各樣的形式。全臀位(蹲著,屁股和腿先出來)、單臀位(腿伸直貼著臉,屁股先出來)、膝位(跪著,膝蓋先出來)、不全足位(站著一條腿上舉,另一條腿先出來)、全足位(雙腿站立著出來),按這個順序,分娩一個比一個複雜。

臀位分娩的危險是臍帶脫出,在嬰兒生出來以前,臍帶先出來,臍帶夾在胎兒的足部和骨盆之間,因此不能供給胎兒氧氣。而且由於大腦袋最後出來,分娩時間拖長,胎兒越發缺氧。

如果確實認為是臀位,應讓醫生決定是自然分娩還是剖腹產。如果有可能是自然分娩,可用臀位牽引術,在胎兒的身體露出的時候,將胎兒拉出。

需要施行剖宮產的是:胎兒的位置非常不正、有合並症、大年齡的初產婦、胎兒的頭部與骨盆不適合、子宮口未開時發生破膜、臍帶脫出等情況時。

雙胎、多胎分娩

雙胎、多胎分娩必須注意的是,和單胎相比因為肚子大,子宮肌被拉長,出現宮縮乏力或分娩後發生弛緩出血的比率也高。而且容易早產,生早產兒的多,因此必須在設備齊全的醫院裏生產。

隻要沒有特別的異常,會自然分娩的。第一個出生的嬰兒是老大。

難產

從前常聽說難產這個詞。一般是把分娩時間拖長,出血過多,母體和胎兒有生命危險的情況,叫做難產。在婦產科學不發達的年代,死於難產的嬰兒和產婦的確不少。

但在醫學發達的現代,在分娩之前就能夠知道是否難產,並能夠采取對策。因此,所謂的難產已相當少了。但也有到分娩的時候才知道是難產的。這是醫生沒有辦法的事情,所以,醫院要估計到一切可能性,以配合分娩。

但是,產婦認為的難產與站在醫生立場上看的難產,多少有些不同。其分歧是:產婦因為分娩的時間拖長,感覺宮縮非常痛苦,就認為是難產;但醫生因為沒有發現母體和胎兒有任何異常,不管拖延多少時問,也不認為是難產。與此相反,也有這樣的情況,產婦覺得一切都很順利地分娩了,而醫生卻認為是難產。

(1)難產的對策

關於難產,根據X射線檢查和醫生的經驗,是能夠預測出來的。如臀位、頭盆不稱、高齡初產等。有這些情況時,要停止自然分娩,做剖腹產手術,為防止臨產時發生問題,應做好一切準備。

這些是由醫生判斷的,但是作為產婦,在懷孕期間應努力防止難產。也就是說,不要得妊娠中毒症,即使得了,也要努力在懷孕期治愈;做孕婦體操和適度的運動;必須接受產前檢查;掌握分娩的輔助動作。這些都是可以預防難產的。

(2)造成難產的原因

①骨盆狹窄和頭盆不稱。

骨盆狹小,妨礙胎兒通過的叫做骨盆狹窄,即使骨盆狹小,如果胎兒也小,就不成問題,相反,骨盆正常,但胎兒過大,也不能通過,這就叫做頭盆不稱。

如果多少有些狹窄的話,隻要沒有其他異常就可以自然分娩。如被懷疑是頭盆不稱時應在產前做X射線檢查,確認是不稱的,要施行剖腹產,所以,可以說因頭盆不稱的難產,實際上是沒有的。

②軟產道堅韌。

所謂軟產道,是指子宮口、陰道和外陰部。所謂軟產道堅韌,說的是,分娩時間經過很長,子宮頸管始終沒有進一步開大。因為胎兒難以通過,就得用產鉗分娩或吸引分娩,但現在已經使用使子宮頸管部軟化的藥。

③宮縮乏力和宮縮過強。

推出胎兒的力量太弱的,叫做宮縮乏力。有的從一開始就弱,有的是在分娩過程中變弱的。在分娩過程中變弱的,是由於分娩時間拖長,或用勁方法不當,致使產婦疲勞造成的。

用宮縮促進劑,或使身體休息解除疲勞後再分娩,但在情況嚴重時,應施行剖腹產。這在高齡初產婦中較多見。

相反,子宮收縮過分強烈的,叫做宮縮過強。亂用宮縮促進劑、早期破膜、胎位異常、軟產道堅韌、狹小骨盆、子宮或卵巢的肌瘤等,是造成宮縮過強的原因。

在產道的阻力不大時發生過強宮縮,分娩將迅速進行,有時就在路上或廁所裏娩出,這叫做急產。像這樣突然生產的情況,容易引起母體產道裂傷、神誌昏迷、子宮翻出、弛緩性出血,嬰兒則容易發生頭蓋骨骨折、臍帶斷裂等,因此,必須注意。

還有,在產道的阻力強大時發生宮縮,產婦將遭受劇烈的疼痛之苦,有出現子宮破裂的危險。由於血液循環不暢,胎兒處於假死狀態,或者死亡的事例也不少。

處置方法:有急產習慣的人,從分娩一開始就讓其在床上側臥,疼痛劇烈時使用鎮痛劑、麻醉劑。

④胎頭回轉異常。

胎兒從狹窄的骨盆內通過時,一邊轉換方向一邊向下鑽似地出來了。不是這樣順利進行的叫做胎頭回轉異常。

這種情況多半要用產鉗分娩或吸引分娩。

⑤胎兒的位置異常。

成為難產原因的胎兒位置異常,是橫位、兩腿先出來的全足位等。破膜後,臍帶脫出,或分娩進行緩慢,對母子都是危險的。再有,雖然是頭位,但卻是仰著臉的麵先露,或是抬著下頜的額先露,或前囟先露等,都會給自然分娩造成困難。

⑥前置胎盤。

前置胎盤在懷孕期用超聲波斷層法可診斷。有這種情況可以施行剖宮產,所以不會在生產中帶來異常。

程度輕的,有時也可能自然分娩。

⑦胎盤早剝。

胎盤早剝是胎兒娩出前胎盤即已剝離,因此,如不及時娩出,胎兒會因斷氧而死亡。而且母體也由於出血過多而發生危險。

⑧早期破膜。

在分娩開始前發生破膜,則子宮口難開,胎兒不能順利通過產道,也會成為難產。但大多數都可以自然分娩。

⑨合並症。有重症妊娠中毒症時,會引起胎盤早剝,或在分娩過程中引起子癇。所以對醫生來說,有必要稍微注意一下。

除此之外,有心髒病和腎髒疾病的產婦,必須在嚴格的監視下,與各專科醫生取得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