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懸空寺(2 / 2)

我們對於這邊的情況是人生地不熟,半點不知情,在火車上的時候就為此做了功課。據我們查到的信息,懸空寺在渾源縣金龍峽翠屏峰的峭壁間,素有‘懸空寺,半天高,三根馬尾空中吊’的俚語,同樣也是至今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寺廟。

當天晚上我們在酒店裏休息養精蓄銳,次日一早,將打探的信息彙合,又馬不停蹄包了一輛車直接前往渾源。大同到渾源並不遠,一市一縣相距隻有不到一百公裏,一個多鍾頭後就到渾源縣。在這期間,麵包車師傅聽出我們口音是外地人,而我們奔來的目的又是懸空寺,提議稍微加些車錢將我們直接送到懸空寺。我和江一龍都是急著想要將這件事辦妥,接下來就是想辦法幫白靈,與羅蘭抱著出外遊玩散心的心態自是不一樣。

對於懸空寺的信息,我們僅僅局限於地理位置,之外一概無知。麵包車師傅倒是熱情,一路上滔滔不絕。從他口中得知,懸空寺至今已經存在一千多年,始建於北魏天興年間,當時北魏建都就在平城,也就是現今的大同,而當時北魏有一名非常出名的道人前輩,叫冠謙之,在他彌留之際留下遺訓,建一座空中寺廟,以達上延霄客,下絕囂浮。

懸空寺一院兩樓的布局,其中有寺院、禪房、三佛殿、太乙殿數十餘處,整座寺廟都是木質框架結構,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梁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絕壁,下臨深穀,寺不大,但是,巧奪天工。

由於曆史悠久構建特殊,這裏早已被世人所知,我們在山下買了些香燭,充當香客登山拜佛,平時登山香客絡繹不絕,但今天可能是由於季節緣故,一路行來倒是沒有看到幾個拜佛香客。

懸空寺是以道佛儒三教合一,寺廟之內有道士同樣也有和尚。我們此行專程找的就是一個叫智遠的老和尚,去的目的自然便是和尚的地界,北樓。

北樓有五佛殿、觀音殿幾處殿宇,五佛殿位於最低層,供奉五方佛。我們將手中的香燭供拜了神佛,隨後找到一名小和尚,說明了來意。小和尚的回答讓我們有些費解,他竟然從來沒的聽說過智遠老和尚的名號,見我們執意再三糾纏他不放,無奈小和尚隻得應承找了一位輩份比他高的和尚與我們說明實情。

羅蘭是完全抱著遊玩的心態,一路上我們的來意表現得非常明顯,抵達懸空寺又點名找智遠和尚,讓她對此有了些興趣。“大老遠跑來,原來你們隻是找一個老和尚?”

江一龍說:“之前我就讓你不要跟來,你偏是不信。”

“我又沒有問你。”羅蘭噘著嘴,衝我說:“小齊,你給我說。”

我說:“是我師父的一位故人,他老生前讓我們專程來這一趟,但奇怪這裏的和尚一個個的竟然不知道他的存在。”

“你們繼續在這裏等,我去南樓逛逛。”羅蘭說完自顧的跑去遊玩。

過了一段時間,小和尚帶著一個年齡五十多歲的中年和尚出現在我們眼前,見我們三人,他狐疑看了半天,行了我們一個佛禮,我和江一龍旋即搭手回了個道禮,他頓時一愣。“看兩位麵生得很,應該不是南樓新來的弟子吧?”

我說:“回大師,我們不是南樓新入弟子,遠在川渝,得一老道教化,受以十戒。”

中年和尚點了點頭,說:“兩位小道友有禮。”

“大師有禮。”

“聽小徒說,你們專程來此是想在寺廟中尋人?”

“不錯,他叫智遠,雖然以前沒有見過這位大師,但依我們估計他應該很年長了。”我頓了頓又說:“有勞大師,能不能請他與我們見上一麵。”

中年和尚眉間微挑,旋即說:“本寺廟並無此人。”

我見他眼神有異,忙說:“出家人不打誑語。”

“阿彌托佛,罪過,罪過。”中年和尚雙手緊合,默念了好幾次,才睜開眼看向我們,張口便說:“你們遠在川渝,相距甚遠,更甚至之前素未謀麵,又是從何得知本寺廟中有這一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