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根源:嗔!(2 / 2)

但是梁興濤完全忽略了何飛蝶的想法,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梁興濤為何飛蝶做的事情都被她看在眼裏,不管是拿走剩下的乙二醇,還是和我第一次見麵吸引我的注意力,他一直在為自己頂罪而做鋪墊。

何飛蝶將這一切看在眼裏,她能不感動嗎?

他們從初一開始就是同學,兩人的關係一直很好,梁興濤喜歡何飛蝶的事情她自己也心知肚明,所以才會折那麼多千紙鶴。

正因為這樣,何飛蝶才不想讓梁興濤去頂罪。為此,她想了解我們案情的進展才會選擇偷聽。

說實話,當時看到何飛蝶和梁興濤告別那一幕,我真的很心酸,好好的兩個學生,最後居然變成這樣。

當然,整個案子的起因還是黃紹炎自己,如果他不是隻為了追求升學率而對學生肆意羞辱,相信何飛蝶也不會對他心存怨恨,最後也不會發生這種事。

說到底,黃紹炎是為自己的行為買單,他不管學生的想法,隻為了他自己升學率的目的而不擇手段。

通過走訪馮國峰和方子豪我知道黃紹炎在最後中考階段更加嚴厲,稍有學生犯點小錯他就大懲,到最後學生沒有一個不敢聽他的。

黃紹炎這種行為可以稱之為“嗔”!嗔是由對眾生或事物的厭惡而產生憤恨、惱怒的心理和情緒!

按照馮國峰和方子豪的說法,當時的黃紹炎就是這種心態,他的心理已經在那一年中產生了極大變化,所以看到學生犯點小錯,他就忍不住想嚴懲對方。

可以說是不問青紅皂白肆意妄為,而當時的高校長並不知道這些,他隻看到黃紹炎帶的班級沒錯月考的成績越來越好,他忽略了學生的真實感受。

高校長確實有失職的地方,但我不相信隻有他一個校長是這樣,現在很多學校為了升學率也是花樣百出。

比如晚自習上課,課外補課等等一係列壓榨學生的行為。

要知道初三的學生正處在叛逆期,他們本來麵臨中考就有心理壓力,現在又給他們安排這麼多作業和壓榨業餘時間,他們能承受的了嗎?

當然,我也知道這是普遍現象,畢竟社會競爭激烈,第五中學想保持第一的想法我能理解,隻是他們的做法我不認同。

在我看來,學生到了初三中考的時候成績基本定型了,你再怎麼壓榨有隻能是這樣。想想看,難道一個學校成績很差的學生會在短短一年內大幅度提升嗎?

這種情況很少,就算有也是極個別聰明的人。大部分學生到了初三學習成績已經是這樣,學習好的,就算中考發揮失利也不可能靠的比學習差的人還差吧?

所以很多時候高壓不是有效的辦法,初三最後階段我認為因為以心理輔導為首要,因為到了那個時候大家都定型了,就看臨場發揮。

因此,黃紹炎對學生的管教方法是錯誤的,正是因為這種錯誤,他才喪失自己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