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和智力的發育都需要充足的營養。研究證明:人腦細胞有兩次分裂高峰。即妊娠26周和出生後的一個短時期。我國神經生理學家張香桐指出:人腦神經細胞的數目在出生後6個月內還在繼續增加。人腦細胞增加必須有蛋白質、核酸以及一些輔助營養素的充分供應。嬰幼兒時期是關鍵時期,嬰兒在產前或產後7個月內的營養十分重要。特別是懷孕的最後3個月,是胎兒大腦生長發育最快時期。在這個時期,如果缺少營養,腦細胞的數目就會減少,智力的發育就要受到限製,甚至低能。
腦細胞的發育離不開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和天機鹽。蛋白質是腦細胞的主要成分,牛磺酸是來自蛋白質的氨基酸,在促進胎兒和嬰幼兒腦發育方麵,有利於腦細胞的發育、增殖和成熟,並能使神經網絡變得發達,功能健全。母乳富含牛磺酸,母乳喂養可起到良好的健腦作用。脂類在腦組織中含量最多,作用最大。磷脂、膽固醇、糖脂等是腦細胞構成成分,維持神經細胞的正常生理活動,並參與大腦思維與記憶等智力活動。脂肪中的亞油酸、亞麻酸、花生四烯酸、DHA、EPA等不飽和脂肪酸,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必需脂肪酸,對腦細胞的發育和神經的發育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如缺乏這一類必需脂肪酸可引起智能缺陷,甚至持久性損害。糖類雖不是腦組織的構成成分,卻是大腦離不了的能源物質。維生素和礦物質雖說每日需要量不多,但對腦發育卻十分重要。維生素作為輔酶參與代謝,保證大腦的發育和進行正常生理活動。如缺乏時可引發神經及精神障礙,尤其是孕期體內缺少葉酸,易造成神經管畸形。礦物質、微量元素對正在發育的腦組織極為重要,如缺乏鐵元素時,即使未出現貧血,也會影響腦功能,如孩子注意力渙散,多動、煩躁,學習成績下降。缺乏鋅元素可引起發育遲緩或停滯、智力低下、食欲減退等症狀。碘元素缺乏則導致甲狀腺素缺乏,不僅影響大腦及神經係統發育,智力低下,癡呆,而且使生長停滯,身材矮小。
可見,要想讓孩子有一個聰明的頭腦,應在孕期到孩子出生後3歲之內注意各種營養素的攝入鹽,抓住這一黃金時期,合理平衡膳食。
(二)影響孩子智力的食品有哪些
父母們可能不知道,看似“幹淨”的食物中,潛藏著許多危害孩子智力發展的“殺手”。
1.含鉛食品鉛是細胞的一大“殺手”,當血鉛濃度達到15微克/100毫升時,就會引起兒童發育遲緩和智力減退,而且年齡越小,神經受損越重。含鉛食品主要有爆米花、皮蛋、罐裝食品或飲料等。
2.含鋁食品世界衛生組織提出人體每天攝鋁量不應超過1毫克/千克體重。但是天天吃油條、粉絲、涼粉、油餅等就會造成鋁攝入過多,從而影響腦細胞功能,導致記憶力下降,思維能力遲鈍,常用鋁鍋、鋁壺的家庭應注意。
3.含過氧脂質的食品過氧脂質對人體有害,在胃腸內會破壞食物中的維生素,阻礙和幹擾人體吸收蛋白質,還可使人體內某些代謝酶係統遭受損傷,促使大腦早衰或癡呆。含過氧脂質較多的食品主要有油溫達200℃以上的煎炸食品,炸過食物的油很快氧化並產生過氧脂質,長期暴曬的食物裏的脂肪酸也會產生過氧脂質。
4.含食鹽、糖精過多的食品兒童生理需鹽量為4克/天以下,吃過鹹的食物,不僅會引起高血壓、動脈硬化等症,還會損傷動脈血管,影響腦組織的血液供應,使腦細胞長期處於缺血、缺氧狀態而智力遲鈍,記憶力下降,甚至過早老化。糖精,是以苯酐為原料加工合成的,僅有甜味,無任何營養價值,用量應限製,否則會損害腦、肝等組織。
(三)缺碘影響胎兒大腦發育
世界衛生組織日前發表的一份報告表明:胎兒生長時期因缺碘造成大腦受損,導致智力發育遲緩是碘缺乏最嚴重的後果。
人體需要碘作為新陳代謝的一個重要元素,同時碘對身體和大腦發育也非常重要。婦女懷孕後如果缺乏碘,胎兒的發育,尤其是胎兒大腦的發育就會受到嚴重影響,使得大腦不能發育到出生前所需的程度,如果碘元素非常缺乏,對大腦造成的損傷就會很難改變,如果是中度或輕度碘缺乏,這種損傷則還有可能緩解,但無論如何,因為碘缺乏而造成的損害已經形成。
所以在懷孕前就保證身體有充足的碘是十分重要的。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僅在2001年就有5000萬新生兒在其胎兒發育時期就沒有得到碘缺乏失調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