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信息化教學課程的整合(2 / 2)

3整合的基礎

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水平,最終取決於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高低。一個教師必須首先學習教學設計方法,並分析媒體的優勢和劣勢,然後再整體考慮你的課堂教學設計,同時,在設計和思考的過程中,必須考慮學生如何能夠應用信息技術來輔助學習。其次,要實現完美的整合,教師還必須具有相當的信息技術處理能力。

信息化時代的教師必須有更高的素質。對教材、教法、學生的把握是傳統教學模式所一貫強調的,這一基本功在信息時代顯得更加重要,同時也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如教材的處理、學生的新特點、教法的變革等。

信息化時代的教師應積極學習有關教育教學理論,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養。無法想象一個自身的信息素養不過關的教師如何能夠將信息技術和課程進行有效的整合。

4整合的誤區

(1)不要隻盯著信息技術,好象除了計算機輔助教學和網絡外其它的都不叫整合。整合最重要的不是采用了哪個媒體和工具,而在於我們從整體觀、係統觀上去考慮它,落實到具體的實踐中。

(2)不要把太多的注意力放在用信息技術來演示單純的事物和知識的呈現上。技術的整合不僅僅是一個展示手段,也不僅僅是為了解決教師如何教的問題,而是要把信息技術作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整合到各學科中去。如把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采用任務驅動式學習、研究性學習、自主性學習、協作交流性學習等策略,圍繞學科知識的學習進行整合實驗。

(3)學科課程整合不是上幾節課就算是整合了,也不一定每節課都要用課件。該用則用,不該用則不用,不要搞形式主義。筆者聽過一節講“量角器的使用”的課。教師在計算機上製作了一個動畫模擬的量角器(非常逼真),將該動畫通過網絡傳到每一台學生計算機上。學生在各自的計算機上用鼠標模擬操縱量角器測量不同角度。該課件具有互動功能,它非常適合給手中沒有量角器的學生學習使用。遺憾的是本節課每個學生每人手中都有一把真正的量角器。筆者認為這樣的課件給這樣的學生使用有“作秀”之嫌。

(4)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不僅僅是幾個信息技術教師的事,也不是學科教師個人的事,有時需要好幾個部門或不同科目的配合,同時還需要領導的支持。

總之,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是一項長期的係統工程,它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作為一名信息時代的教師,隻有勇於創新、實踐,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才能使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 餘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2] 薛春玲.淺談信息技術與中職數學課程的整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 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