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寶寶,外邊有好多好玩的東西,我們去玩好嗎?”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患有“共生症”
圓圓生活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裏,人又聰慧又漂亮,是爸爸媽媽的掌上明珠。爸爸是一家公司的經理,工作忙,整天不回家,隻好由媽媽帶她。這樣,圓圓不知不覺成了一隻“粘粘蟲”,一天到晚不離媽媽左右,一會兒看不見媽媽就又哭又叫地找。媽媽挺犯愁,圓圓都3歲了,咋還這麼“粘乎”呢?
案例分析
圓圓可能是患了兒童共生症,俗稱“粘粘蟲”,就是孩子該進入獨立的年齡,仍處於共生狀態,很難離開母親,就像一隻“粘粘蟲”粘在母親身上,絲毫沒有自己作主的願望和傾向。
如果說孩子的自閉症是源於和母親的接觸不充分,那麼,孩子的共生症則是出自母親的溺愛與嬌慣。孩子在母親身旁受到過分的照顧和保護,缺乏必要的訓練,自立能力差,事事依存於母親,難以從共生期順利地過渡到獨立期。
據調查,患共生症的孩子,獨生子女成倍地多於非獨生子女,農村孩子多於城市孩子。
如果您的孩子有這種現象,下麵這三點建議可能幫助您的。
第一,多讓孩子自主地活動和自由地表現。
第二,給孩子講些故事,或聽聽兒歌,分散孩子對媽媽注意力。
第三,讓孩子走出外麵,和小朋友玩玩,或到一些兒娛樂場所玩玩。
金句“寶寶,外邊有好多好玩的東西,我們去玩好嗎?”正是為引導孩子出外麵玩的。讓孩子自主自立,及時走向夥伴吧!
父母禁語
“別粘著我!”
父母有自己的事,並且希望能夠自由自在地把事情做完做好。如果孩子跑上前來抱住他們,讓他們陪他玩,父母很容易說出“別粘著我”這句話。
這種情形往往會使孩子目瞪口呆,因為它與昔日父母耐心有餘、慈愛有加的情形反差太大。如此怒氣衝衝地把孩子趕跑,會使孩子感到委屈,感到自己不被需要,從而產生失落感。
親子溝通心法
讓孩子走出家門,去充分發揮他的天性吧!
65.“你最初在媽媽的子宮內……”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對“性”好奇
孩子才7歲,就提出這方麵的問題,真是令人不可思議呀!
“媽媽!我是怎麼來的?”當孩子天真地睜著雙眼盯著你,問著這問題時,可能你還是習慣說:“你是從石頭蹦出來的呀!”或是“嗯……以後去上學,老師會告訴你的……。”然後孩子再繼續問:“真的嗎?那為什麼……”“好了!等你長大就會知道了!”“喔。”
案例分析
孩子提出這些問題,是因為他對“性”好奇,既然來到這個世界,那麼是怎麼來的呢?為什麼自己會無緣無故地會來到這個世界呢,……孩子有這麼多的問題並不是壞事,而是他愛思考的表現,這時媽媽應告訴孩子實情,趁機把一些生理知識講給他聽,如“你最初在媽媽的子宮內……”等。如果孩子問:“媽媽!我是不是從屁股出來的?”對這樣的問題,或許有一些部位名稱,對孩子來說過於複雜和艱深,不過我們還是可以用最簡單的口語來告訴他:“那裏不是屁股,隻是很接近屁股的地方。我們叫做它陰道。你知道嗎?陰道隻有女孩才有哦!而且你從媽媽的肚子裏生出來的時候,就會經過這個地方!”沒有過多的名詞,也沒有複雜的過程,就像說故事一樣,陳述出來讓孩子知道。讓孩子對“性”不再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