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
4~5歲的孩子,已經有了明顯的性格傾向,如果你的孩子性格太內向,長此下去,會影響他各方麵的發展,我想你一定希望他開朗、活潑一些。孩子性格內向最根本的原因是缺乏自信心,因此對於這些孩子一定要多多加以鼓勵,多說幾個“寶貝,你好棒!”以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對於性格內向的孩子,父母的撫慰鼓勵尤為重要。首先,要培養孩子在新的環境裏開頭幾分鍾的某種特定的應變能力,教給孩子一些具體的處理方法。比如可以讓孩子邀請主人家的孩子一同遊戲,或者看喜歡看的電視節目等,幫助孩子消除羞怯感。其次,平日裏,父母應給予孩子與別人交往接觸的機會,以增強其適應能力。
從表麵上看這是孩子的問題,實質上與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密切關係。要改善孩子內向的性格,關鍵還在於父母或成人的教養方式要適合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家長可以參考以下幾點:
一、堅持送孩子去幼兒園,這樣可以讓孩子進入一個兒童世界,讓他在集體生活中學會與同伴交往,在交往中會學到原來不懂的新知識,並享受到和同伴在一起的樂趣。
二、和孩子一起感受快樂。例如給孩子講講笑話和幽默故事,互相開開玩笑,參加孩子們的遊戲,帶孩子出去玩等等。
三、平時要放手讓孩子自由玩耍。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整潔、衛生、安全等顧慮較多,因而總是限製孩子不準這樣,不準那樣,這樣會束縛孩子的個性發展。應鼓勵孩子去玩沙、玩泥巴,踩雨後的積水,爬石子堆、黃沙堆等,其實隻需穿上合適的衣服,注意安全即可讓他盡情地玩。這樣無拘無束的自由玩耍,會使孩子的性格開朗起來。
四、為孩子選擇一兩個性格開朗、身體健康、年齡比他略小一點的小夥伴一起玩耍,這樣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還可以讓孩子們相互幫助。提醒孩子;“寶貝,我們去和小朋友好嗎?”
五、耐心對待孩子,不要對他提出過高的要求。對於孩子的畏縮行為,如不敢滑滑梯、跳蹦床、不敢大聲說話等,家長也要盡量克製自己的情緒,不要作出太強烈的反應。
六、給予孩子積極的心理暗示,不要使用如“小朋友欺負你沒有?”“老師今天批評你了嗎?”等一類語言,避免使孩子在心理上總處於弱者或被動的地位。
七、創造條件,鼓勵孩子多參加一些活動,如下棋、彈琴、識字、計算、旅遊等。
孩子的可塑性很強,隻要我們成人能積極引導,他們一定會健康成長的。
父母禁語
“看看你,連個話都不敢說,真沒出息。”
其實,父母說“看看你,連個話都不敢說,真沒出息”這句話時,本意是想激發孩子活潑一些,但讓孩子聽來似乎在嘲笑自己,輕視自己,如果孩子真的有這種心理他的自信心還能樹立起來嗎?
親子溝通心法
多說幾個“可以嗎”、“好嗎”,對親子溝通有益無害。
58.“每個人都有恐懼的東西。能夠克服恐懼真的很勇敢呢!來,鼓起勇氣試試!”
金句使用背景
——當孩子有恐懼心理
我的兒子快四歲了,但是他特別怕黑,每天晚上睡覺一定要開著燈,還要我陪在身邊才能睡著。男孩子應該是挺勇敢的,而兒子從小就對黑夜表現出恐懼,我本來以為等到兒子大一點,這種情況就能夠得到改善,可是現在他4歲了,也沒有任何轉變的跡象。
兒子的恐懼心理還不止表現在對黑夜的害怕上。有一次我在房間收拾東西,突然聽到兒子尖銳的叫聲,我嚇壞了,急忙跑出去看看兒子發生了什麼事情,隻見兒子抱頭躲在桌子底下。我巡視了一下屋子,發現有一隻小蜜蜂飛進了屋子,原來兒子還害怕動物呢。
案例分析
這是兒童常見的恐懼心理,媽媽應該了解到,孩子的恐懼感覺與生俱來。剛出生幾天的嬰兒聽到較大的響聲就會出現驚嚇反應,1歲左右的孩子見到陌生人或者與母親分離時就怕得大哭大鬧,並且對於大人習以為常的洗澡、理發等行為也懼怕不已……
孩子漸漸長大,所生活的環境中有許多因素會引起他們產生恐懼的感覺,而且每個年齡層的寶寶恐懼對象也是不同的。四歲寶寶更多的是害怕動物、昆蟲,害怕黑暗的房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