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無垠》在設計時,對華夏區的基本設定,剛好是著名的三國時期。不過,《無垠》的基本區域設置理念是盡量讓各區域玩家數目相當,所以《無垠》裏華夏區的局勢,又跟三國時期大大不同——
在《無垠》裏,比如在非洲、南美洲、大洋洲這三個玩家相對較少的洲,一個洲是一個大區,而且一個大區隻劃分兩三個內部獨立勢力。而對亞洲區、歐洲區、北美區,則綜合考慮文化因素和人口因素,其中人口最為密集的亞洲,被劃分成五個大區,分別為華夏區(主要包括中國玩家區及文化親近中國的北朝鮮等)、東榮區(主要包括日本玩家區及相對親近日本的韓國)、印菲區(主要包括印度等南亞國家)、中亞區(地理位置在中亞的大部分玩家區域)以及西亞區(地理位置在西亞的大部分玩家區域)。不過,即使將亞洲區劃分為五大區、東亞區再劃分成兩大區,某些區域——諸如華夏區和東榮區、印菲區,玩家密度仍然顯然較大,玩家數目整體上仍遠多於亞洲其它兩大區,所以,為了日後區域大戰時的平衡,這些大區內部,其“分裂”程度設定又遠遠高於其它幾區。比如華夏區,按照大背景“三國”時期的主要設定,又將所有玩家的分布由“三國”改成“六國”,分別為原來曆史中的孫曹劉三大勢力,以及占據西北(包含新疆,劉備的蜀國包含雲南和西藏)擁有大主城長安城的董卓勢力,占據黃河以北包括內蒙外蒙的袁紹勢力以及包括東三省和北朝鮮的公孫纘勢力。
華夏區如此設定,同樣,一向重視網遊、玩家數目眾多的東榮區,也按照日本戰國時期的基本人物設定,被劃分成了六大勢力,分別為南朝鮮勢力、美濃和近畿一帶的織田信長勢力、越後以及關原以北的上杉謙信勢力、九州島的島津勢力、四國島和中國(日本戰國有塊地方叫“中國”,不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勿混)的毛利勢力以及甲信和關東的武田信玄勢力。
《無垠》有全世界同步進展的主線劇情,每個大區又有各自的大劇情,同時,大區裏麵劃分的各勢力,又有帶有自己本勢力色彩的各種任務,並且這些任務都會獎勵一定的勢力聲望。而《無垠》有一個重要的設定,就是當聲望達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到該勢力王宮去申請可以臨時為自己服務的普通NPC士兵,聲望越高,可領取的士兵也越多,能領取的士兵等級也越高。而勢力聲望隻有在向本勢力申請NPC時才會和“世界聲望”一起被計入總聲望,當所處勢力滅亡後,玩家可以重新選擇NPC勢力,但原有的勢力聲望一律清零。
盡管能申請到的NPC士兵隻是普通士兵,但有NPC幫忙和沒NPC幫忙顯然是大大不一樣的。所以,勢力聲望極為重要,於是,保證自己勢力不滅亡而讓別的勢力滅亡,就不再是一個玩家心理上樂不樂意幫該勢力NPC的問題,而是關乎玩家自己切身利益的問題——
在利益麵前,絕大部分人都是自私的,所以盡管在《無垠》開放三個月之後、《無垠》主腦宣布開啟勢力聲望領取NPC士兵的既定設定、並且自此之後不同勢力的同大區玩家也會被判定為“敵對”時,在華夏區和東榮區的玩家論壇上,很快都出現大批人士呼籲“不要內戰、選定一個勢力盡早讓NPC完成大區統一然後便於集體去攻打其它大區”,但是這個“選定的勢力”到底該是哪個勢力呢——每個人都不願意自己以前出新手村時所選的勢力不是那個“被選定的勢力”而讓自己兩三個月來賺取的以前還不知道有什麼用現在卻明白極為重要的“勢力聲望”清零——於是最後,不論是在華夏區、東榮區,還是在印菲區,所有類似的呼籲全都不了了之。